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卢晓靖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卢晓靖

ID:10761261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卢晓靖_第1页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卢晓靖_第2页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卢晓靖_第3页
资源描述: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卢晓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乐评——卢晓靖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以及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牧神午后》是一首梦幻一般的交响诗,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音诗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而此曲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从这个标题可以知道,他的音乐是受他的朋友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牧神午后》启发而写的。虽然这首短小的音诗以其异国情调

2、的旋律和难以捉摸的和声使许多听众困惑不解,但是,另人感到惊奇的是,它获得了普遍的赞赏,始终是作者最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杰作之一。下面我将从曲式结构,音色,旋律发展手法这几个方面对乐曲做几一些粗浅的评论。首先,乐曲的结构比较自由,总体上上是一个三部体的作品。其曲式结构采取的是对比再现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从结构上来讲,德彪西的这首前奏曲借鉴了传统的三部性结构原则,体现出对传统的继承。作曲家安排这样的曲式结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出牧神从慵懒到清醒再回到慵懒的变化过程。再者,从配器技术而言,德彪西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挖掘出了管弦乐队丰富细腻的色彩和音响,表现了介乎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朦胧,飘忽和神秘

3、的境界。从乐队的总谱中可以看出,乐队的编制包括:3支长笛,2支双簧管,1支英国管,2支单簧管,2支大管,4支圆号,两个古钹,2架竖琴及弦乐组。可见这是一支灵活的小型乐队,在晚期浪漫主义乐派中这种编配并不罕见,但德彪西却用他高超的配器技术为乐曲调制出了斑斓绚丽的色彩。从这样的乐队编制可以看出,他的配器手法与传统的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相比较而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了木管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并且德彪西善用木管乐器的中,低音区,乐曲开始出用长笛奏出的主题便能证明,这样的音区明显能够赋予牧神慵懒倦怠的神态。像这样对某种乐器特殊音色的发掘的例子在这部作品中比比皆是。我们甚至能找到,在其短短的四小

4、节的写作中,圆号的色彩经历了加弱音器——(取下弱音器的)闭塞音——正常的开放音四个层次的精致变化。毫无疑问,如果任意略去任何一个环节,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基本精神都会受到伤害。也就是德彪西这种对乐器一切可能音响效果的精心挖掘,使他的管弦乐曲总能蒙上一层柔软朦胧的面纱。从音响效果上,不难感受到,这首乐曲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清澈透明的色彩,这有别于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吧打击乐作为获取音乐音响力度的主要做法。这首乐曲的唯一一件打击乐器是古钹,这着意与其形象内涵,目的在于在柔和轻盈的音色中唤起听众对神性的联想。对于竖琴这件乐器的运用,德彪西也远不局限于先前大师们所惯用的分解和弦八音奏法来做乐曲陪衬。这首

5、曲子中的竖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衬托,点缀,乃至以它自己独特的音色来描绘起整个意境。弦乐器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担任主旋律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将弦乐组细分,制造出层次分明的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总的来说,德彪西所使用的配器手法大胆革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目的在于达到印象派音乐的美学追求,通过频繁细腻的音色变化,丰富多变的织体,淡化的和声功能体系等达到一种朦胧和模糊的艺术特征。若说德彪西的配器技法赋予了乐队细腻而又绚烂的色彩,那么他独特的旋律写作手法则是其音乐体现印象派音乐美学精神的核心本体。正如我们可以在乐曲最开始出听到的由长笛独奏出(我觉得称之为流出更合适)的懒散的牧神主题。那是一条

6、极长的旋律线,它从长音处呈半音级进落下,滑入地段后又不紧不慢地爬升而起,继而又经历了一次下落和爬升。最后,旋律终于在做了一次曲折的挣扎后停在一个极其安静的半减七和弦,当然,依旧意犹未尽。这样一个下行又上行,且带有变音的模棱两可的旋律,一开始就给人以抓不到调式的感觉。就好像在阳光微醺的午后,一团蒙蒙的迷雾中看到一个慵懒的牧神刚刚苏醒又并未彻底清醒的景象。在这之后,我们可以听到各条旋律的各种变化。它们既没有激昂的动机式进行,也没有宏大的交响式的展开。德彪西所愿意做的,更多的是摘取和保留原始乐思最核心的部分,经历无数次变形,从而达到警句性的主题之功效,同时,通过这种手法从更深层次把作品统一起

7、来。德彪西非常喜欢这种技术,在此曲中由于牧神的多重性格,它提供了使用这种手法的空间,在全曲中牧神主题被使用了十四次之多,采用同头换尾的手法进行变奏,同时在节奏与和弦配置上也作了变化,使之成为了作品的真正结构骨架。这这样看似懒散的主题原型中可以感受到,由于主题时值较长,头,尾部分变化很大,所以它本身就作成了一种对比并隐藏着一对矛盾,这自然加强了主题本身的动力性。而随着音乐的不断进行又采用同头换尾的方法来更进一步的揭示这种矛盾,同时又很好的刻画了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