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

ID:10761106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_第1页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_第2页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_第3页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_第4页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1981年到2001年日本在中国直接投资的趋势、结构和特征。从产业和企业层面,对在中国的日系制造商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本文概括如下:(1)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是日本跨国企业的主要目的;(2)推动中日贸易增长的逆向进口,是在华日系制造商的主要生产目的之一;(3)人民币持续贬值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推动日本在华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部分解释了日本直接投资,从东南亚四国:印度尼西亚.freela(1978)将日

2、本跨国公司的这种模式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日本模式。根据JETRO(2003)的调查,61.6%在中国的日系制造商出口至少70%的产品。在整个亚洲,大约有55.9%的日系制造商的出口,可以达到或者超过其销售额的70%。因此,在华的日系制造商的出口倾向超过了平均水平。在华日本跨国企业出口导向的特征,也可以通过其产品最终销售市场的结构来证明。图2描述了1997年到2002年,在华日系制造商在电子机械、工业机械、运输工具、纺织和所有制造业的出口强度。出口强度是出口对总销售额之比。首先,日系制造商的出口远远超过了在中国当地市场的销售。所有制造商的出口,平均超过

3、其总销售额60%。虽然中国国内GDP在这段时间里,每年以超过8%的速度增长,但是,对海外的出口并没有由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而减少。在2002年,日系制造商出口仍然占它们总销售的65%,仅比1997年的出口额低2%。另外一个现象是,产业的出口强度同FDI成正比,吸收FDI越多的产业出口强度越高。工业机械产业的日系制造商出口额平均超过总销售的80%,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除去1999年,电子机械出口强度大约在65%到73%之间。尽管中国被认为是最大的,尚未开发的运输工具市场,对于在华的日系企业,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仍然超过了中国的本地市场。2001年和20

4、02年,运输工具行业的日系制造商对日本和其他海外市场出口,仍然占其销售的65%。图2所示的这种销售结构,同国际市场的现象:绝大部分在日本市场上出售的“中国制造”是以日本品牌销售的;许多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的具有日本跨国企业品牌的产品,是由中国制造的,是一致的。举例来说,先锋公司生产的90%以上的,用于个人电脑的先锋DVD刻录机,由它设在广东的厂家生产。这些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海外市场。这些事实明确表明,日本在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基本上是出口导向型的,利用中国作为服务日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生产基地,是日本过去二十多年对华投资的主要目的。日系造商在产值和

5、增长方面的业绩也非常显著。图3列出了1997年到2002年这些企业的年出口额和相应的增长率。1997年,所有日系制造商的出口额,是1.205万亿日元。2002年,猛增到2.245万亿日元,平均每年增长13.5%。比中国总出口的平均增长率高得多。日系在华制造商的出口强度、产值和增长率,都清楚表明日本跨国企业在促进中国的出口,尤其是制造品出口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四、逆向进口和FDI日本在华跨国公司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主动参与逆向进口,即将日本企业海外工厂生产的产品出口到日本市场。由于日元升值和国内需求下降,许多日本企业已经将他们国内的生产能力向中国转移

6、,或者简单地委托中国企业生产。拥有便装品牌UNIQLO的FastRetailingCo.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日本设计和销售所有UNIQLO品牌的服装。但是,所有的产品全部在中国的附属工厂生产,或者转包给中国国内的工厂。在中国安徽省生产空调的东芝家用设备公司,其60%的产品是出口日本的。和中国国内企业的出口的产品不同,在华日系企业,通过逆向进口销回日本的产品,没有销售和品牌的壁垒。逆向进口的迅速增长,显著的提高了中国对日本制造品出口。图4总结了主要产业的逆向进口占总销售额的比率。与中国国内市场的销售比,在整个制造业中,逆向进口比率比当地销售的比率高

7、。日系制造商平均向日本返销三分之—的产品。在工业机械行业,超过一半的产品被作为最终品或中间品;出口到日本国内市场。1997年到2002年纺织和运输工具两个产业的逆向进口比率,呈现增长的趋势。1997年,仅31%的纺织产品是为日本市场生产的,而2002年这个比率提高到47%。运输工具方面,2002年日系制造商将其47%的产品销回了日本,比1997年间27%的逆向进口比率高很多。持续增长的逆进口,说明在华的日系企业已经成为为日本消费者提共最终消费品,为日本企业提供中间品的重要供应商。很显然,日系制造商的逆向进口对中国向日本的出口,特别是制造产品的出口有

8、直接的贡献。图5列出了1997--2002年逆向进口的数额和增长率。1997年,在华的日系制造商向日本国内市场出售了5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