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59261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日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经验与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经验与启示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下,资源流动已不再受地域的限制,然而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仍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约束问题,人们不得不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日本是个自然资源十分稀缺的岛国,除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外,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源都十分贫乏。以金属矿产资源为例,目前已探明矿藏仅有12种,且储量很低。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几位,多种资源不得不依赖进口。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国内现有资源,一直是
2、日本经济发展优先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日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方式及特征 资源约束在经济学的范围内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所谓的资源约束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的供给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开发利用难度提高以及资源禀赋优越所引起的资源稀缺和资源不足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制约的过程和现象[1]23.对于资源严重稀缺的日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少现有资源的使用总量是保证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为此,日本一直十分重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资源的投入环节,
3、重视整体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对落后的资源产业进行压缩,缓解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约束。日本的资源型产业是煤炭产业,20世纪60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冲击,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煤矿开采项目急剧减少。为了缓解煤炭产业危机,从1961年开始,日本政府连续9次制定、修改煤炭政策。起初,日本政府一直对煤炭产业进行补贴,并发行了总计约为2500亿日元的国债,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煤产量由5000万吨下降到1000多万吨。因此,日本政府在后两次政策调整中,开始分阶段逐步减少国内煤炭生产指标,只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大型项目建设,这
4、一措施不仅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消耗,也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其次,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实施资源替代战略。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石油由于具有价格低廉和供给稳定等特征成为接替煤炭的新消耗能源,重化工业也因此成为新的主导产业部门。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严重冲击了日本经济,使其增长率迅速下滑。此后,石油的稀缺性特征愈发明显。为了缓解资源供给压力,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地热、太阳能等开始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年5月,菅直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50周年庆典仪式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力争到202
5、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量中所占比例提高至20%.第三,全力扶持静脉产业,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 静脉产业是指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2]77-78.目前,日本的静脉产业已初具规模,不仅极大的减少了资源消耗,同时为日本企业提供新的商机,并迈向了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轨道,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二)在资源生产消费环节,重视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 大
6、型制造企业是资源消耗的大户,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很多日本企业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其经营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 比如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把节约能源、不使用有害物质作为绿色设计标准,采用容易更换的结构设计,使用高性能材料,以延长产品寿命。在生产环节,积极改进工艺和管理,推行清洁制造机制。清洁制造,又称环境意识制造、面向环境制造、绿色制造等,企业推行清洁制造机制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建立清洁工厂,也就是通过引进节能、除害设备、减少废弃物和有价物的排放量、对废液和废水进行再次回收利用、替代有害化学物质等措施,力争使工
7、厂所有投入量和排放量都降至最低,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目的。在旧设备的回收阶段,积极开展再生机业务,提高产品的再利用率。所谓的再生机是指经过更换部件和修理等再生处理的设备,此类设备在性能和外观上具有与新产品同样的水平,但价格却便宜许多,因此同样受到客户欢迎。再生业务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而且也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约束程度。 (三)在资源的社会消费环节,树立全民节约意识,提倡绿色消费 为了更好的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日本政府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节约宣传教育和经验交流活动。例如,政府机构印刷了很多节省资源的宣传材料,对
8、市民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省资源做了十分详细和具体的指导;在学校普遍开设资源节约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知识结构情况编辑相应的教材,并注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配套,使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能够及时反馈到家庭和社区;十分重视节能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