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

ID:10757593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_第1页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_第2页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_第3页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_第4页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论文摘要:本文以喀斯特溶洞为例,阐述了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主要从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洞穴旅游的消极方面来说洞穴旅游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给洞穴本身带来的影响。关键字:生态环境摘要:本文以喀斯特溶洞为例,阐述了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主要从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洞穴旅游的消极方面来说洞穴旅游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给洞穴本身带来的影响。关键字:生态环境洞穴旅游地质地貌前言:岩溶的是指地下和地表水对可溶岩石,进行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并由此而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现象的总称。我国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

2、约130万km2占全国意面积的14,是世界上碳酸岩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一生态环境(一)形成过程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当中,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

3、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潜水洞阶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阶段和晚期的完全脱离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称化石洞)阶段。洞穴内主要的景观类型有:1、鹅管:这是石钟乳的最初形态,属滴石类,在国外称麦杆状钟乳石,它的直径与水滴一样大小。2、石盾:这是因为它呈园盘状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3、石笋: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笋状而得名。4、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上

4、下连接起来呈柱形而得名。5、斜塔:这是一种歪斜的石笋。这种石笋原本是直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冲刷土层使台地坍塌,石笋也就倾斜了。6、钟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竖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层冲走,使石柱悬挂在洞顶而成。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幔状沉积物而得名。8、石瀑布:是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状的沉积物而得名。(二)洞穴生物一般在洞穴中的动物可分三种:一是真洞穴动物。这种动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离开洞穴环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类动

5、物有:盲鱼、盲鳅、蜘蛛和蚰蜒等。这类动物以眼睛明显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应器官,缺乏色素,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为其特征。二是洞穴动物。这类动物的眼睛和体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基本上能适应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三是拟洞穴动物。这类动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暂居及季节性回洞内生活的动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一些不喜光亮的植物,主要是一些藤本植物,都是生长在有水份的地方,给黑暗的洞穴增添了一丝生机。于是整个洞穴形成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二洞穴旅游(一)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①洞穴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全世界凡是有

6、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大多有洞穴发育。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浙江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洞穴。②其共性大,独特性小,游客重游率低。从地貌学的角度,洞穴的形成有多种成因,可分为多种类型。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洞穴内不外乎都是由共性大,个性小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构成似人似兽似物的景观。③空间竞争替代性强: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出现此长彼缩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7、总体评价是一种区域性旅游资源;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短,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二)洞穴的类型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类型划分成四种,即孤立的喀斯特洞庭湖穴开发,组合喀斯特洞穴开发,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开发和利用介入机会的喀斯特洞穴开发四种类型。(三)而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洞穴开发利用欠佳,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主要表现在:①开发前科学调查研究不足,洞穴自然环境保护与自然状态维护意识差,不少游览洞穴在开发时或在经营过程中,其自然状态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损害了景

8、观的整体美。②洞内景点规划重点不突出,遍地是景:景点的命名随意性较强,脉络不清;重神话及传说,缺乏科学性及艺术性,意境不够深远。(以张家界新开的景点--龙王洞为例,它就是以土家族的杜心五作为精神寄托,而且在洞内还建造了一条龙,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此外,洞内、洞外人工造景甚为普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美,有"弄巧成拙"之感。③导游设施落后,导游人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