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47116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萬家都飽芋田飯──台灣原住民所植芋頭及其影響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萬家都飽芋田飯──台灣原住民所植芋頭及其影響论文..西元2000年春夏之交,我收到「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研討會」的邀請函。這一屆在西昌召開,大會安排參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旅遊川滇交界的瀘沽湖,這兩個地方對我都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但參加研討會總得寫篇論文,我總不能空著手去吧?番社采風圖我生活在台灣,要談中國少數民族,大概只能在台灣原住民(以下簡稱原住民)身上找題目。但我從未探討過原住民..,根本無從著手。一天,忽然想起中研院史語所典藏的《番社采風圖》,我清楚地記得,采風圖上有收穫小米、種植芋頭、採椰子等圖像。近年來我用圖像研究科技史,何
2、不以《番社采風圖》作基礎,探討一下原住民的作物?論文有方向了!我到圖書館查閱《番社采風圖》,才知道這組圖畫是巡臺御史六十七(人名,滿州人)使台期間(乾隆九年至十二年,1744-1747)命畫工繪製的。這組圖畫筆法寫實,是研究清初平埔族生活的重要史料。《番社采風圖》共17幅,有關作物的有:揉採(採椰子)、種芋、耕種(種水稻)、刈禾(割小米)等4幅。我就研究原住民的芋頭吧。為什麼會選擇芋頭?說來可真話長。讀大學時,常到圖書館借閱台灣銀行出版的《台灣文獻叢刊》,隱約記得,清代流寓台灣的大陸人士,常在詩文中稱讚台灣的芋頭。為了證實自己的記憶,
3、我迫不及待地上網查閱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的「台灣方志」及「台灣文獻」。Bingo!這個題目確定可以做了。我將上網查到的資料拼湊成一篇論文,取名「台灣土著所植芋頭及其影響」,適時以電子郵件寄給大會,算是弄到一張「入場券」。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會務組竟然把我那篇拼湊之作列為「大會宣讀」(有別於分組宣讀),至今想來仍覺得不好意思。現在讓我再次拼湊一下,把那篇急就章的論文改寫成通俗文章,用來賺取點稿費吧!台灣原住民的作物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總以為原住民未漢化前過著狩獵生活,其實他們從來就以農耕為主、漁獵為輔。居住平地的平埔族如此,居住山地或偏
4、遠地區的高山族也是如此,文建會出版的《台灣原住民的飲食世界》說得十分清楚。那麼原住民種些什麼?根據陳奇祿的《台灣土著文化研究》,漢化之前,糧食作物主要是小米、芋頭和番薯。小米是原住民的神聖作物。大凡一個民族,始遷時所攜帶的作物,往往被視為神聖。小米原產中國大陸,原住民的祖先在史前時期從華南遷到台灣,他們帶來的小米,銘印著原鄉之情。番薯呢?番薯原產南美,大約16世紀末傳到台灣。傳到中國大陸大概也是這個時候。至於芋頭,原產馬來半島,但南島民族幾乎都種芋頭,英文名taro就是源自波利尼西亞人(屬南島民族)的土語。至於芋頭什麼時候傳到台灣、怎
5、麼傳到台灣?事隔久遠已難稽考了。芋頭,屬於天南星科,學名Colocasiaesculenta,分為旱芋和水芋兩大類,各有許多品種。旱芋隨處可種,原住民種植的芋頭可能以旱芋為主,《番社采風圖》的「種芋」,就是種植旱芋。芋頭曾經是原住民的重要糧食作物,直到現在,南台灣的排灣族和蘭嶼的雅美族仍然經常食用芋頭。清初時,台灣還是半蠻荒地區,遊宦台灣的官吏、幕客喜歡將所見所聞寫進詩文。小米和番薯品種間差異有限,不論哪個地方出產的都差不多,不會引起人們注意,但原住民的芋頭和大陸產的很不一樣,於是紛紛寫進他們的詩文。文獻中的芋頭原住民的芋頭不但品種多
6、,而且體型大,讓我們抄錄康熙、乾隆年間的三則筆記: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卷三記物產:芋有二種:紅者呼為為檳榔紅,白次之。熟較內地亦蚤,六月初旬即可食。多食滯氣,不似內地滑潤。南路番子芋,一名糯米芋,有重十餘觔者,味佳。黃叔璥,字玉圃,順天大興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康熙六十一年,台灣設巡察,黃出任首任巡察御史,在台灣兩年,著成《台海使槎錄》。引文中的「檳榔紅」,應該就是最受外地人士稱道的檳榔芋。重達十幾斤的糯米芋(即秫米芋),我曾懷疑是山藥,但糯米芋早已成為定名,不致以訛傳訛。根據阮昌銳的《台灣的原住民》,原住民的芋頭品種已較前減少,意味
7、著很多品種已絕種,十幾斤的糯米芋我就從未見過。董天工《台海見聞錄》卷二記台蔬:番芋,一類數名:長曰土芝,團曰蹲鴟;又檳榔芋,中有紅根相連如檳子;又淡水芋,大者重四、五斤,其味似荷香。台蔬獨芋擅名,頗不似內地之芋也。董天工,字典齋,福建崇安人,拔貢。乾隆十一年至十五年任彰化縣教諭,所著《台海見聞錄》乾隆十六年刊行。引文中的檳榔芋,現今福建等地也有出產,但董天工是福建人,如果他在大陸看過類似的品種,就不會說出「頗不似內地之芋也」的話了。根據「中國作物種質資源資訊網路」(CGRIS),中國的檳榔芋有三個品種,台灣檳榔芋是其中之一。筆者大膽臆
8、測,檳榔芋的原始產地就是台灣,不過尚待求證。朱景英《海東札記》卷三記土物:傀儡山產芋魁,有數十觔大者,野番以此為糧。余在鹿子港,見芋大如巨筐,重三、四十觔,云亦產自內山。朱景英,字幼芝,號研北,湖南武陵人,乾隆十五年解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