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40427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汇编在美丽的祥云坝子上,在苍茫的玉峰山下,这位有4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总是为群众做一些平凡的实事。在父老乡亲们的心中,他是一面飘扬在田野上的旗帜。让村民年年增收,让群众钱包鼓起来我们见到普发兴,他开口就掰着指头算起了账:村里去年每亩甜脆包谷收入1800元,今年扩种300亩,可增收24万元;发展200亩水产,增收24万元;种300亩亚麻,增收17万元,3项共60多万元,今年村民每人增收100元的目标就能实现了。下庄下庄,吃饭逃荒。嫁女莫嫁庄子上,吃饭穿衣没指望。儿时就流传的这个民谣,深深地印在他的
2、脑海里。1986年,下庄村人均有粮才100多公斤,人均纯收入仅360元。让村民年年增收,让群众钱包鼓起来!19年前,普发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就立志要让乡亲们过上能吃饱饭、有钱花的日子。每当新年开始,他首先盘算的就是这100元的增收目标。持之以恒地抓科学种田,是普发兴促农增收的第一招。老人回忆说,1987年3月,他刚走马上任,春耕在即。他走访了许多群众,了解到村里农田低产的根本原因是粮食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他提出:更换新品种,提前节令薄膜育秧,等距离条栽。他带人到省农科院购买了当时最好的水稻种子,无偿提供育秧薄
3、膜,要求村民5月1日开秧门。LocalHOST可到那天,普发兴发现没有一块田里在插秧。群众不相信提前节令能增产。他只好带着村干部先到自家的稻田去插秧。这一年,下庄村水稻产量一下从60多万公斤猛增到130万公斤。科技的威力同样反映在烤烟种植上,全村1200亩烤烟收入由40多万元猛增到170多万元,增收130万元。丰收的喜悦挂在村民的脸上,群众开始向普发兴投来信任的目光。从此,科技推广在下庄村不再是难事。2005年,村里1500亩烤烟的收益已经达到340万元。多种经营拓宽挣钱渠道,是普发兴促农增收的第二招。他走家串户
4、,说着同样的话:有房子(临街)的开铺子,无房子的摆摊子,会经营的赶街子,有技术的开车本文来自小草子,有专长的开店子,无专长的去打工。第二年,他就用有限的集体资金设立发展扶持基金,支持村民开展多种经营。购买拖拉机、汽车的农户可以从村里借到二、三千元流动资金。当年,村里的运输车、拖拉机从5台猛增到86台,下庄村的运输业迅速发展起来。如果没有村里的扶持,我不会有今天。祥云车队发起人、拥有8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陈大林感激地说。1997年初,陈大林接到为一段工地备料的活。签了5万立方米的供料合同,却苦苦筹不到5000元的启
5、动资金。5000元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陈大林说。那时候,因为他很穷,到银行贷不着款,亲戚朋友也凑不出来,真是走投无路,可村里先后借给了他15000元。从此,陈大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车队上昆玉路,进安楚路,发展壮大起来。下庄村共有1372户人家,2005年,从事多种经营的就有746户,其中,年收入在100万元的有2户,50万元以上的有45户,1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户,总收入达4000多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0%左右。2005年,下庄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3375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300多元,比1996年
6、的360元增长了9倍,平均每年增长167.5元,高出了普发兴自定的目标。村里集体经济不发展起来,为群众办实事就是一句空话3月22日,我们来到下庄村,好像走进了一个小县城:干净整洁的街道,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楼房,热闹繁华的集市镇党委书记李春源说:这是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朴实的普发兴,始终低着头,却冒出了一句豪言:一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支书走在街上,连小老板都看不起你。村里没钱,为群众办实事就是一句空话。普发兴上任时,村里集体的账上只有3800元。发展集体经济,从何入手?但是他相信,办法总是有的。第一
7、年,他就以集体的名义通过熟人从昆明买进100多吨化肥,以低于市价近一倍的优惠价格卖给贫困群众后,还为集体增加了18万元的收入,赚来了村里的第一桶金。但是,让群众掏腰包里的钱买化肥,他心里不舒坦。要干那些集体群众都得利的事。普发兴这样盘算着。有一件事让村民们至今难忘:1996年,为了防止炼锌工业小区对河道的污染,县乡两级安排了9万元资金建三道拦沙坝。普发兴和村里的干部商量,决定不请包工队,自己干。普发兴已是近60岁的人了,还带着12名党员和村组干部,起早贪黑,苦战2个月,为集体挣回2万多元。普发兴把引商引资作为重点
8、,四处奔波,先后把四川省大兴红砖厂、瑞祥亚麻厂、东盛碳粉厂等六家企业引到下庄村落户,每年为集体创收50多万元。他还把农村剩余劳动力50多人长期安排在这些企业工作,安排季节工2000多人次,仅工资收入达50多万元。看到群众到处土法炼锌,形不成规模,污染环境,又引发邻里纠纷,普发兴大胆提出在荒山上开辟一个工业小区。就这样,83户炼锌户集中起来了,炼锌户收入没有减少,集体经济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