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

ID:10738833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_第1页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_第2页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_第3页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_第4页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策略  长期以来,金融创新一直是推动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驱动力,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骄人成就,社会融资总量迅速增长,融资结构不断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有所完善,金融对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金融市场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融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不仅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而且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尽管金融

2、业对促进实体经济良性运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角度来考察,我国金融业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服务于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高,金融系统固有的痼疾和缺憾日益凸显。  1.正规金融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结构性缺口引致金融服务覆盖不够。立足体制机制视角,造成我国实体经济某些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是金融系统及银行结构不合理、金融资源供给与企业需求间存在错位。事实上,在融资结构失衡格局下,因资本市场层次体系不健全,本应由资本市场承担的融资功能转由银行体系承担;同时,因银行系统层次体系不完善,本应由小型金

3、融机构承担的融资功能被迫由大中型银行来满足。统计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仅1%,企业类型分布呈金字塔型,而金融资源65%由国有控股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掌控,呈倒金字塔型。  金融系统层次化缺陷及金融资源配置错位,致使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间存在结构性缺口。体制内正规金融缺少服务于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领域的专营性机构,现有非专营性金融组织基于成本收益考量,对实体经济的分散性资金需求缺乏支持动力,尤其在银根紧缩时期更是将其排挤于正规金融之外。据测算,我国银行对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不及5%,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4%的水平,而且低于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约25个百分点

4、。  2.货币空转、经济虚拟化推升实体经济部分领域融资成本。经测算,20082012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达63.5万亿元和38.1万亿元,几乎相当于19982002年信用增量的10倍,且近5年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然而,因金融市场信用大幅扩张推高了住房价格,使其转化为以投资炒作为主导的虚拟经济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低成本资金并未有效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源源不断地流入以投资为主导的住房市场,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得低成本融资。  有观点认为,近几年农业领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很大程度上即与此有关。  因此,虽然整体意义上我国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为适度,但某些薄弱领域融

5、资难、融资贵问题却客观存在。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按官方统计,截至2008年末我国企业总数971.5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严格意义上的大型企业仅1%。由于大型企业长期以来都是银行信贷的主要受益者,80%左右的中小企业从未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同时,在创业板、中小板公开上市的中小企业数占其群体的比重非常低,致使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难以获得体制内资金支持,被迫转向体制外的高成本融资。来自温州、江苏、广东等地的调查显示: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制约着区域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民间资本监管和引导不利。我国金融监管及宏观调控重点着力于

6、信贷规模、投向及利率层面,民间资本监管存在多头监管及监管真空。其中,小额贷款公司由地方政府监管,典当行及拍卖行由地方工商局监管,大型融资担保公司由银监会及其下属机构监管。既有多头监管造成的效率缺失及效力低下,也存在部分民间金融组织处于监管空白地带的弊端,加剧了民间金融组织运作失范、民间资金脱实就虚及资金价格高企。据不完全统计,民间借贷利率阶段性高位时全国民间借贷年综合利率约为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领域信贷综合年利率的3倍甚至更高。显见,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管的民间昂贵资金,对实体经济薄弱领域融资的高成本发挥了本不该有的推波助澜作用。  4.实体经济薄弱领域融资缺乏针对

7、性配套制度。信息不对称和层次化金融组织缺失是制约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领域融资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国际经验表明,小微企业、三农等融资主体受规模小、抵押品缺乏、经营机制落后、资信等级低等多重约束,需要健全完善的融资担保、法律法规等作为保障,而我国恰恰缺乏此类制度建设。  一方面,中介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多层次担保体系缺失加剧了银企信息不对称和弱势行业与企业的融资难。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针对企业类型的划分标准不完全一致、差异化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国家融资政策难以在实体经济薄弱领域稳妥落实,为规避融资搭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