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

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

ID:10734530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8

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_第1页
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_第2页
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_第3页
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_第4页
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秦时期天文学“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的二重功能性论析  一  席泽宗先生指出:在中国,天文学是随着农业生产和星占两种需要而诞生的。星占术,是观察天体的运行变化,预言人间吉凶祸福的一种方法,包括恒星占、五星占、日占、月占、日月食占和异常天象占等。占候吉凶,是根据天象的变化来附会人事,预测吉凶。其功能正是通过星占体现出来的。  中国早期天文学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孕育和产生,大河村文化彩陶上的太阳纹、日晕纹、月牙纹、星座纹等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天文历法知识。但从原始宗教的角度来看,也不排除当时人们对日月星辰等天象的崇拜。如

2、与大河村文化同时期的庙底沟文化,在出土的彩陶盆上绘有火焰形图案,王震中先生称之为星火彩陶纹样,反映了大火星祭祀的情景。2005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镇发现距今约4100年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象台遗址陶寺观象台,它的功能包括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以制定历法,即所谓的观象授时。但陶寺观象台又是一个祭祀场所,对于早期先民,这样一个集天文观测、观象授时、太阳崇拜和礼仪祭祀的建筑,是符合历史背景的。  从时间上来说,陶寺观象台相当于帝尧时期,不少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就是古史传说中的尧都。是不是帝尧时的都城,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但陶寺观象台的发

3、现印证了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如《周语楚语下》载,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世本作篇》载,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  《尚书尧典》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味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

4、,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帝尧对天象观测如此重视,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通过观测鸟、火、虚、昴四宿在黄昏时出现在南中天的时间来确定二分二至,划分季节,指导社会生产和生活;其二是钦若昊天,即对上天的尊敬和崇拜。江晓原先生指出:谈帝尧为政的225字中,关于天学事务竟占了172字,即76%。这至少说明:在古人心目中,帝尧的这项政绩比任何其他政绩都要重要得多。  钦若昊天,《史记五帝本纪》记为敬顺昊天,正义曰:而独言昊天者,以尧能敬天。《

5、五帝本纪》又载: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以观天命,即观察上天的旨意。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九字,源出自《尚书舜典》,孔颖达疏:七政者,日月五星也。日月五星各异政,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己当天心与否。这九个字究竟何意,几千年来解释歧异,未有定论,但无疑都与天象观测有关。集解引郑玄曰:璇玑,玉衡,浑天仪也。七政,日月五星也。《史记天官书》曰: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索隐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

6、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由此来看,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主要是通过观测北斗或日月五星运行是否正常来判断政事的得失,而这正是古代星占学理论最根本的宗旨。  二  夏代的历法是非常成熟的。孔子就一再说要行夏之时。今天民间使用的农历仍被称为夏历。《史记夏本纪》载: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现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一文相传是夏代的遗书,也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文献。竺可桢先生认为,《夏小正》一书,虽疑为后人所伪撰,但大体言之,其

7、星宿位置较《吕览》、《淮南子》为早。赤经相差约一小时,为距今三千年前之现象。《夏小正》是否为夏代的历法,史学界还在争论。但在天文史学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夏小正》就是夏代的历法,或者说至少是起源于夏代。罗树元等人根据岁差理论考证后认为:《夏小正》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我国夏代的历法,不是伪托。它先靠口头流传,约在春秋前形成文字。它的天象记载是一个完整的、一个时代的天象。潘鼐先生认为:《夏小正》的成书虽然在东周的较后时期,然而其中的天象资料,却确是夏代的。  《夏小正》是一个星象物候历,其作用首先是为了观象授时,对其后的《

8、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它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历法,而是融星象、气象、物候、农事、田猎等内容为一体的混合历,体现出天、地、人、物相统一的理念,重点是根据星象来安排各项农事活动。  从有关文献记载来看,夏代对异常天象也是极为重视的,现在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夏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