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ID:10733924

大小:3.10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7-08

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_第1页
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_第2页
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_第3页
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_第4页
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讨论稿)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07月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目录一、总则11.1编制目的11.2主要内容11.3范围11.4编制依据11.5规范引用文件2二、术语32.1基础名词32.2技术名词32.3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指南5三、低影响开发规划篇73.1基本规定73.2规划指标103.3规划指引11四、低影响开发设计篇164.1工程设计指引164.2工程分类指引18五、其他规定215.1设计论证215.2其他21附录A透水铺装22附录B植草沟24附录C下凹式绿地25附录D生态

2、滞留设施27附录E湿塘30附录F雨水湿地32附录G渗井34附录H绿色屋顶35附录I调蓄池36附录J雨水罐37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一、总则1.1编制目的实践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可将内涝灾害防控、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取得多目标的环境生态效益,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水文生态的和谐发展。其中,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实现镇江保护水环境、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总目标,借鉴发达国家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做法,遵循系统治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

3、统筹建设的原则,推进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依据相关规范,制定本规划设计导则。1.2主要内容本规划设计导则规定镇江市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的规划基本原则、规划指标、规划指引和设计指引。1.3范围本导则的适用范围为镇江市区1082km2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管理,三辖市也可参照执行。1.4编制依据(1)《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36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2)《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3)

4、《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6)《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建城〔2015〕331号)(7)《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8)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计划》1.1规范引用文件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除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筑与小区

5、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雨水综合利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0SS70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6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6、50015-2003)(2009年版)36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一、术语2.1基础名词2.1.1低影响开发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是指基于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措施来实现对场地开发后增加径流雨水的水量和水质控制,使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后的自然水文状态尽量接近于开发前。2.1.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2.1.3设计降雨

7、量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计算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2.2技术名词2.2.1下垫面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2.2.2渗透系数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单位一般为米/秒。36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2.1.1流量径流系数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2.1.2雨量径流系数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2.1.3综合流量径流系数一定下垫面上,按地面种类加权

8、平均计算,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2.1.4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一定下垫面上,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2.1.5外排流量峰值设定时间内,一定区域排出的最大流量值,单位一般为升/秒。2.1.6洪峰流量洪水通过某断面的瞬时最大流量值,单位一般为升/秒。2.1.7初期径流一场降雨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