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

ID:10733390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_第1页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_第2页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_第3页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_第4页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摘要】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摘要】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键

2、词】和谐社会;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不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达到全方位的和谐。而感恩意识正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方位和谐的重要因素。感恩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

3、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虽然拥有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特征,但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学会感恩,对于个人,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用感恩心来融化人的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对于社会,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形成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贫困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为和谐社会的创建带来了一定的压

4、力,但随着国家对于贫困生资助方式的不断推新和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中已形成了一道助困的和谐风景线。虽然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助困力度较大,但许多贫困生在受助后却很少表现出感恩意识,甚至出现了忘恩负义的行为,这成为了高校中一大不和谐的音符,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已势在必行。一、国家、社会、学校应高度重视贫困生据教育部2004年的统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约240万人,占到了在校总人数的20%,其中特别困难学生约160万人,占在校总人数的5%~10%。高校贫困生人数的激

5、增及由学生经济困难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社会、学校都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加大了对贫困生的助困力度。(一)物质资助力度逐年增强为了实现“不让一个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承诺,目前各高校都基本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为核心的助困体系。奖即国家、省政府、学校或社会、个人设立奖学金。贷即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1至2年内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助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为贫困生设置勤工助学岗位。补是指目前省财政厅划拨

6、出一笔专款用于给贫困生做生活费补助和伙食费补助。减即学费减免,按照国家规定,高校对部分缴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费全免或半免。(二)精神层面关注度逐渐提高在物质资助力度逐年增强的同时,各界对贫困生在心理、精神层面上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成了贫困生工作的又一大重点。例如优秀教师与贫困生结对子,建立贫困生导师制,为贫困生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举办贫困生勤工文化节,评选十佳勤助之星等都为提高贫困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贫

7、困生所得到的资助近年来已大有改善,相当一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有所缓解,并具备了健康、成熟的心态。二、不和谐音符呼唤感恩教育感恩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和爱心,才能最终形成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对于目前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力资助的高校贫困生来说,懂得“感恩”才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可否认,在贫困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德高尚、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的优秀学生。但却也出现了许多缺乏感恩意识的不和谐音符,具体表现如下:1.不

8、知恩。对于家庭、社会、国家所给予的各种恩惠全然不知,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给他的,不需要回报,缺乏基本的对“恩”的认识。如怨恨父母,亲情淡漠。某些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从小就自觉低人一等,并产生怨恨情绪,对父母产生不满,进入学校后故意与家人疏远,很少与家人联系。2.不感恩。虽然知道是恩惠,但心中却很淡漠,缺乏感激之情,没有实现从知恩到感恩的飞跃。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