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30198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开发区:大城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发区:大城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论文..毕业(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2001年元月,受马洪同志委托,我同几位经济学家(王振中、张承耀、桁林)一起到上海市青浦区,就民、私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调查中我形成一个看法,私营经济开发区,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种好模式。我国民营经济的重新起步和发展,已经出现了几种成功的模式。第一种是温州模式..毕业,它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它的背景是人多地少,单靠农业不足以维持生计。加上这里的小商品经济在历史上就较为发达,能工巧匠多。因而只要不加以打击和限制,个体私
2、营经济就会自然地产生和发展。“四人帮”在台上时曾把温州作为资本主义复辟的典型对待,但它还是不时地冒了出来。说明它有发展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后宏观控制的环境有所放松,个体私营经济便自然地发展起来,势头非常之猛。所以温州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我看来有三个特点:起点低,自发性强,活力无穷。起点低指它全部是个体户、家庭工业起步,自行积累,开始时甚至假冒伪劣盛行,但经过整顿和加强管理以后,就很快转为企业化经营阶段,以质量、品种取胜;自发性强,指它开始时并不是政府有意引导搞的,完全是一种谋生和逐利的驱动,因而一开始就围着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搞什么,市场不需要的
3、它也能开发出市场,因此人们有时说它是体制外经济,与计划经济无关;所谓活力无穷,指它产权清晰,动力机制特别强,又彻底面向市场,注意技术开发,紧跟世界潮流。现在它已经上了一个个的台阶,达到相当的规模经营。并且产生出一批真正的企业家。我认为温州模式是市场经济规律自发作用的结果。第二种是苏南模式。这种模式带有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但又不在体制内在运行。所谓计划经济的特点,是指它开始时还是坚持集体所有制,以社区组织为主体创办乡镇企业,以发展地方工业,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因此它比温州模式起点要高,主要是调动了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积极性,能较快实现规模效益,共同富
4、裕的要求。所谓它又不在体制内在运行,是指它同样是围着市场转的,与计划经济无关,市场缺什么就搞什么。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当市场上物资紧缺的时候,它很有活力,能够无限扩张,国家的控制对它并没有什么效力。但这种模式不及温州模式产权清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所以,当市场上物资供应出现好转的时候,它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许多企业发生亏损,无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近些年来苏南模式开始了制度性大改变,主要是把一些亏损的小企业转制为个体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给个人经营,或者改为股份合作制,从而又焕发出青春。这些形式,我认为都是民营。民营包括私营,但
5、不要同私营等同起来。苏南民营经济的模式无疑地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可能其它一些地方农村要走苏南的道路。第三种就是现在我要说的上海青浦模式。这是有别于前两种民营经济发展道路的、适合大城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产生背景是:上海原是个工业大城市,原来国有经济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才济济,但改革开放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把改革国有经济作为重点,计划经济仍然严格控制,所以私营经济在城区内发展空间较小。不说别的,民间投资者要在市区内找一块空地都很困难。这是上海市私营经济发展起步晚的主要原因。直到九十年代初,上海市个体
6、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少于天津市,而且少于北京市。但是,个体私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源。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不使个体私营经济有较快较大的发展,就无法尽快改变和完善地区的所有制结构,也不可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甚至不利于国有经济的改革,更不能使地方经济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速度。上海市领导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上海市便凭借思想解放的东风,毅然采取了在郊区各县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小区的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大胆地吸引民间投资,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19
7、92年青浦县“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就是进行这种试验的先行者。这一招果然有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这一部分类型的经济成分,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起来。到1999年底,一共在郊区建立了八十个私营经济开发区,单是青浦区就有35个。从而使上海市私营经济的总户数,一下子跃进到138100多户,比1995年增247%。在三大直属市中,稳居首位。而上海市民私营经济的大发展,主要是依赖了私营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二)青浦小区模式的特点是“政府搭台,私企唱戏”青浦原是上海市西郊一个县,1999年11月改为区,有20个镇(现改为12个镇),人口46万,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
8、。1992年以前有国有企业10家,乡镇集体企业1800多家,个体工商户不多,私营企业不到300户,并且绝大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