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

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

ID:10725475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_第1页
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_第2页
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_第3页
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_第4页
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山水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论文内容摘要:传统山水画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的途径来完成的。在目前相对多元化艺术教学体系的背景下,..毕业传统山水画的教学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键词:传统山水画教学师古人师造化创作山水画是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南北朝独立成科,迄今大约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各代艺术家的实践,业已形成了其相对独立的艺术体系。传统山水画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来完成的。山水画教学的实质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尊重学科的自身规律。众所周知,山水画传统教学中所讲究的临摹即通常所说的“师古人”。普遍被

2、接受的观点认为,“师古人”的对象通常是以传统为主的,其前提必须是对临摹对象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学习国画优秀的传统..毕业,特别是山水画方面应以“浑厚华滋”格调高雅的宋、元名作为主要研习对象;写生即“师造化”,而“师造化”则当然是以自然物象为主。前者重在对笔墨、理法等的掌握,后者则重在对研究者观察与造型能力的训练,二者相辅相成。经验的获得其途径通常有两种:自己亲自到生活中去实践,以积累一定的经验,这是其一;其二,也是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即通过书本或者其他途径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对于山水画的教学而言,临摹是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

3、临摹获得有关绘画技法、理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山水画的教学效果要想达到一种理想的创作状态,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对艺术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教学训练之后,学生虽然对笔墨等有了一些了解,但这并不是山水画教学目的所在。临摹品毕竟不是自己的作品,所以,到自然中去积累素材,才有可能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写生是“外师造化”的过程,是从“所见”到“所知”,由“视觉”到“传达”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会有所结果。通过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用写生的方法把生活中有意味的形式加以记录,从而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素材是创作的基础,只有

4、掌握了丰富的素材资料,进行创作时,才能有所选择。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无论是浅绛、水墨或者青绿,其目的都是在于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表达。“写境”,即寄情于真实的自然景观;“造境”,即建立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之上,强调作者对情感的表达。关于“师造化”一词的来历,《历代名画记》是这样记述的:“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物象”永远都在遵循着其自身的法则,万物的繁华、天地的运行,无一不是自然之道的外现。“缣素临摹,有不敌舟车浏览者矣”,故需“壮游”以补之。“师造化”的含义是要

5、比“写生”更加宽泛的,《老子》二十五章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法自然”指的就是“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即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自然万物无一不是具备了粗犷、柔美、挺拔、优雅,对称、平衡、渐变、放射等有关“形式美”的基本因素。不同的自然景物需要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传达,这种传达更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主观性,这种个人主观性是完全建立在对自然景物再现性表达基础之上的传达,这种传达过程亦带有一定的个人主义色彩,一种彻底的创造性的显现,是完全区别于对自然真实再现的传达。宋以前由于可供临摹的摹本较少,画家大多是在熟悉了

6、一定的笔墨技巧之后,即“师法”于“自然”。“范宽居山林间,常危坐数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画山水始师李成,又师荆浩。山顶好作密林,水际突兀大石,既乃叹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乃舍旧习,卜居终南,太华,遍观其胜,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而与关李并驰方驾。”元以后“师以模仿教其徒,父以临摹教其子”的风气盛行,画家因社会需要多以临摹古画为能事,明董其昌更是强调这种作风,清四王吴恽也是大力提倡临摹。南宋李澄叟《画山水诀》中有“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着笔去处”;石涛《画语录》亦有“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而藏于人”

7、;唐朱景玄亦云:“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清龚贤云:“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清华翼伦云:“笔墨之道,以通乎造化”等皆是此理。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讲的“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说的是写生;东晋王羲之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说的也是写生;清吴昌硕所言“五岳储心胸,峥嵘出笔底”亦然;王履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更是成了对“师造化”较为准确的阐释。明袁宏道有言:“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同

8、样,唐志契亦言:“画不但法古,当法自然”“凡学画山水者看真山水”“画山水而不亲临极高极深,徒模仿旧人栈道瀑布,终是模糊丘壑,未可便得佳境”;明董其昌在《画诀》中也讲道:“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