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19977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讨论文..毕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的一个亮点,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这次作为一个重头戏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一方面体现了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此所抱的决心之大。发展农村,首先要有正确的发展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正确的发展观应该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毕业,是实事求是的、遵循规律的发展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的发展观。只
2、有以科学发展观考察和研究我们的社会现状,分析和预测我们的未来趋势,才能把握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方向,才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正确的体认。我们必须摒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重新审视我们的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村道路。一、建设新农村是长期革命而非短期运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出台后,一些地方习惯性地拿起了以往“搞活动”的套路,较沉着者,制定了“一年农村大变样,两年旧村成新村,三年乡村变城镇”的计划蓝图;较冲动者,则干脆着手在农村大建统一设计的农民别墅,或者以轻车熟驾的老练开始了
3、示范点的建设,试图以一两个示范点的完成来应付整项工作。这些理念和做法体现了一些地方把建设新农村短期化、运动化、形式化的危险趋向。我们并非是反对农村筑建统一别墅,也不是排斥以示范点作为工作的带动点,更不是不希望农村日新月异,但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农村也并不等同于漂亮整齐的别墅农村或少数几个有质量的示范村庄。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已经给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农村”的正确理解是使建设新农村这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一旦理解出现严重偏离
4、,必将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我们的农村经济还是相当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也已经浪费不起时间、花费不起代价来瞎折腾了。改革需要冒险,需要超常规,但并非是急躁冒进。特别是在现今我国这样一个敏感的转型时期,稳定更是关乎改革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改革能否继续顺利快速推进的决定性因素。国际上的种种现象已经或正在向我们昭示一个明白的道理:内乱不治,必招外患。而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又谈何发展?我们难道能苛求正陷于混乱中的伊拉克有多大的发展吗?所以我们必须谨记,建设
5、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动,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过程。因此,建设新农村应该是一个中长期目标而非一个短期目标,是一场革命而非一场运动。二、城乡一体化是最终目标而非近期目标一提到建设新农村,马上有一些人不假思索地喊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口号。对于“城乡一体化”这个名词,我们也确实不算陌生,这也是我们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的一个名词。回顾过去,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可喜景象,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过去也确实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
6、的农村离城镇化还有相当远的路要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离我们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的农村绝大部分仍然是贫穷落后的,我们的农民绝大部分仍然是过着和城里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城乡非但没有一体化,两者之间的差别反而越来越大,农民非但没有因为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而感到满足,反而对现实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满。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此语并非如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提倡“大锅饭”的意思,据知,古籍里尚未发现中国古代史上哪个朝代曾提倡过“大锅饭”。在我的理解里,“不患寡而患不均”更多的是强调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社会稳定和发
7、展的重要性,“均”是指一定程度的均衡而非完全的平均化。当今我们社会的贫富分化已到达警戒线,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主要并非因为“寡”,而是因为“不均”。在这种情况下,妄谈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城乡一体化”,只能是一句空话、大话,操之过急的结果只会是付出更大的代价。但我们并不应因此而放弃“城乡一体化”的构想,而应把它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实现。正如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需要分几步走。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只有遵循规律逐步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低改革成本和改革风
8、险,才不至于把弱势群体再一次推向改革的风口浪尖。也只有尊重现实和客观规律,才能使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因顺利和无反复而得以更快实现,正所谓“欲速则不达”,“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因此,我们必须要耐得住心、沉得住气,步步为营,从高处着眼,从低处着手,把方方面面的基础砸牢筑稳再纵身一跃,才可谓之真正的“跨越”。中国是儒家文化的源国,但纵观世界近现代史,把儒家文化运用得最出彩的并不是我们,而是日本、韩国等一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