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17512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析深圳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探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深圳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探究论文论文关健词:深圳职业教育探讨论文摘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取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扰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明确了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校企合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职业教育一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职业教育为何失去特色,为何失去竟争力,正沦为普及高中升学率的分子?本文就深圳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1“校企合作”推行难。难在何处教育部2002年就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
2、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升了高度,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然而时至今日,深市推行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职业学校的满怀希望往往得不到企业的响应,即使是部分企业与职校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但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现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互惠互利原则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础,校企合作的参与方都希望从中获得各自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利益。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这是无可非议的。而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企业的资源,甚至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消耗企业的资源,影响企业
3、的利润。因此企业会觉得做的都是“赔本买卖”,对企业没有实质意义,这也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学徒制”等,无一不是政府在校企合作上起到主导作用。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雷正光教授是这样阐述德国的双元制的:双元制是一种制度,其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便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
4、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层面”更为健全、更为完善,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做法说明,政府有必要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与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提供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或经济补偿。只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5、最终实现校企的双赢局面。最近欣闻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宁波成为我国第一个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的城市。巧合的是,2009年3月16日,深泪Ii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委托区教育局制定颁发了《关于深Eli市宝安区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其中除对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给予每人每月650元生活补贴和每人每月13元综合意外保险补贴外,还对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所在企业,按接收实习实训学生的实际人数以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这一政策较好地解决目前职
6、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2009年9月22日,“深圳市宝安区中等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授牌暨宝安职校奋达科技实训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深圳市宝安区奋达科技园隆重举行。这是继《关于深圳市宝安区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颁发后,宝安区人民政府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宝安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教育局、宝安区企业家联合会、宝安区教育局、财政局、贸工局、职业能力开发局、劳动局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此次宝安区首批中职教育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宝安区职
7、业学校学生日后实训、实习、就业等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校企联合办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从2004年起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子。几年来通过构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推行,"2+1"(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1.S+LS"(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在企业实习一年半)等联合办学模式,先后与近百家企业和30多所中职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校企结合得以真正实现,学生的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得到实用型人才,学校得到社会认同。该模式使学校、学生、企业各
8、得其所,因而学校的声誉日渐鹊起。2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