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

ID:10710860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_第1页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_第2页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_第3页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_第4页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论文.freel,宽约4cm,双面刃。值得注意的是,与磨制工具形成鲜明对比,磨制装饰品却数量多,磨制精细,型态规整,并有多种类别,有的还有一面或两面对穿而成的孔。此外,在墓葬随葬品的组合中,也只是磨制装饰品与陶器,未出任何生产工具。以上这些现象说明,磨制石器作为一种工艺,当时已经成熟。但是,主要作用方向不在工具而在装饰品。正因此,在人类的价值观念中,工具尚不能同装饰品和陶器相与为伍。显然,这是以支配自然为特征的生产性经济尚处在初期阶段的真实写照。在彰头山文化中,以往的发掘还出土有水牛

2、的完整头骨。估计在新石器早期,水牛也已成为家畜种类之一。综合考察彭头山文化生产工具的构成,以及稻作、家畜饲养遗存的发现,可以初步获得这样的印象:彭头山文化的经济生活以采集、渔猎为主,兼有水稻种植与家畜饲养,但规模有限。二、关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关于栽培稻起源的研究,很久以来就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并有“印度说”、“云南说”、“东南亚说”等多种不同主张,这些主张的共同缺憾是对考古资料重视不够。自70年代中期以来,因河姆渡等距今7千年以前的稻作遗存的发现,国内学术界“长江流域说”的主张日益占居主导地位,其中更有倾向

3、性的认识是“长江下游”说。尽管考古资料的重要性不断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囿于这种资料本身的局限,例如缺少精确纪年,发现新鲜资料有明显的偶然性,以及因鉴定分析手段落后,许多宝贵信息失之交臂,等等。事实证明,考古资料的积累虽然能不断地推动认识前进,但缺少认识能力本身的提高或理论的发展,要引导研究走向深入也很艰难。正是从这一角度来看待问题,可以说,关于稻作农业起源的讨论,目前已不仅仅是资料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就世界范围而言,距今1万年左右,是人类从利用自然到支配自然的转变时期,与最后一次冰期消退同时,气候全球性逐

4、渐回暖。在气候的支持下,农业于世界上许多地区相继发生。其中,既有稻作农业,又有旱地农业,并以不同的栽培作物显示了各自的区域特点。目前,人们倾向认为,世界农业的起源主要有三大中心。西南亚,小麦与大麦;东亚,大米与小米;美洲墨西哥及秘鲁,马铃薯与倭瓜、玉米:可是,1978年埃及库巴尼亚遗址发掘,据报导出土了1.8万以前的麦粒。尽管这些麦粒究竟是栽培种还是野生种尚难以论证,但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把世界早期农业的起源限定在几大中心之内的认识已经受到强烈冲击。看来要确认某种栽培作物确切的起源地,并把它同一定的农业中心联系起来,不说

5、是不可能,至少也步履维艰。首先,适宜某种作物栽培而又拥有其野生祖本的范围往往十分宽广。以水稻为例,印度恒河流域马哈嘎拉遗址即已发现距今约8500----6500年前的稻作遗存,其时代并不晚于中国。如就野生稻的分布而言,除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外,·印度至东南亚均有分布。难道在这样的范围内就只存在一、二个稻作农业起源的中心吗?其次,人类的社会性生活,同时期不同区域间人类的相互往来,常常可使某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在较短的时间内转达或普及到较边远的区域。那些力图将其中主动与被动各方清楚地区别开来的努力,在多数情形中都只是一种逻辑推导

6、,离历史的本来面貌还有很大差距。再次,从野生植物的采集利用、栽培驯化到原始农业的形成,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独立发生亦或交互影响的形式都可能是极其复杂的。很难设想某个中心区域会单独直线地完成那个过程的全部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外辐射影响。因此,探讨农业的起源不能仅着眼于一些狭窄的区域。由过去的资料所观察到的那些少数“中心”,或许更应该看作是农业的早期发达区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世界范围农业的起源一样,也不是少数地区的孤立现象。对此,下面将继续进行讨论。第一、中国东部大陆距今1万至7千年左右的新石

7、器遗存,依纬度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差别,各地都有不同的农业类型或栽培作物的品种。华南目前虽无栽培稻的直接证据,但普遍认为那里与东南亚一带类似,应有薯蓣和芋头。在长江流域,无论彭头山文化还是后起的皂市下层文化,以及下游的河姆渡,罗家角下层遗存,都以种植水稻而突出了本身的地域特点。在黄河流域,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以粟、黍为农业品种。在北方地带,沈阳新乐文化也有种植黍的记录。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农业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历史产物,而是以大范围的总体进步为其必要条件或基础,是人类不同部分在各自区域通过长期摸索、交互影响、共同促进的结果。正

8、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彭头山遗址发现的迄今我国最早的稻作遗存,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长江中游是中国最早的农业区,而应进一步理解为是中国东部大陆已进入农业时代的标志,是农业在气候等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广泛发生的一种区域现象。第二、在彭头山文化稻作遗存尚未发现之前,河姆渡早期数量巨大的同类遗存吸引了学术界的注意力,并由此导致了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