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09594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一”与“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一”与“多”论文论文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一”与“多”是客观存在的,它们表现在多个方面,相互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中,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论文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一”与“多”是客观存在的,它们表现在多个方面,相互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中,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健康发展。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建设;“一”与“多”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存在着“一”与“多”的关系问题,需要我们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一”,可以有多方面的解读,既表现在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的“一元指导”,也表现在学科建设的内容、目标、标准和评估指标等方面的整体性、统一性要求。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多”,既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中应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也表现在学科建设目标、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办学形式等方面的多样化诉求。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一”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3、科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这是由我国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决定的。指导思想一元是我们立党立国、治党治国的根本,是社会思想多样的灵魂和主心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自由和解放指出了方向,提供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强大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取得预期的效果;才能正确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思想意识形态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
4、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不被假象所迷惑,使多样性的社会思潮有灵魂和主心骨。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全党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给党和民族造成巨大的灾难。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受到严重挑战。反马克思主义力量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割裂、肢解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就是割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方面,他们只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价值,借此想把马克思主义驱逐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另
5、一方面,他们在学术争鸣的口号下,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否定说成只是学术问题,不涉及政治。因此,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探讨其科学体系建构和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地位,作为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既有利于集中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特别是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理论研究,加强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建设中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6、科建设的科学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中的最基础的理论,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各学科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诸如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史学、新闻学、文学等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指导,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本身来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于学科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是一个学科?对此曾有人认为
7、,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学科。因为指导思想是一元的,而学科化则可能导致多元化而危及其指导地位。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这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否认其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绝对对立起来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的这两种特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也是应该统一、能够统一的。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用一个否定另一个,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性,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去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和阶级性的标签化,使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都有了“不好的名声”,所
8、以有的研究者极力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认为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会降低学术性、科学性。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也正是其革命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是革命家,他们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们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恰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