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0908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如果“一刀切”势必导致部分同学“落伍”。而“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如果“一刀切”势必导致部分同学“落伍”。而“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一、分层次教学的内涵“分层次教学”中的“分层”概念不仅仅是指学生分层,还涵盖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
2、试分层、评价分层等诸多方面,在每一个环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1.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不同的要求,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2.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了让所有学生得到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辅导下愉快地学习,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
3、教学”的实施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应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
4、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2)课前预习层次化。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
5、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什么叫函数和映射?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然
6、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
7、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考核、评价的层次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考核和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次。比如试卷的命题,应改变传统的做法,可以将一份卷分为基础题和层次题两部分,基
8、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层次题指同一大题里安排一到三个层次的题目,各层次做相应题目,难易度不同,但各小题的所得分相同,这样使低层次的学生能享受得“高分”的喜悦,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因得高分而产生骄傲思想。四、“分层次教学”的思考在具体的分层次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一些不利因素,如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以及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等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