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99690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二手买卖协议避税违法 所签合同无法律效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手买卖协议避税违法所签合同无法律效力 发表时间:2008-1-199:24:52信息来源:地产星空案情 去年底,通过朋友介绍,我从另一位市民处买了套房龄不到五年的二手房。房主说为了避税,先把房产证交给我,等房屋满五年后再去办理过户手续。我觉得只要我拿到了房屋钥匙就不必考虑其他问题,于是就答应了他。我现在已经支付了大部分款项,并且已经拿到了房屋的钥匙。可是今年10月,卖主反悔不想卖房了,我现在手上只有一份当时签订的购房合同,没有其他凭据,请问我的权益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吗? 律师分析 依照我国税法的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不得通过违法手段或其他变相违法的手段,
2、规避税收,否则,要受到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严重的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同时我国《合同法》也明确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为无效合同。您与卖主签订的购房协议书中约定“因房子购买期不满5年,暂缓办理过户手续,等房龄满五年后再补办手续”。此条款所载内容表明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规避国家税收,该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故您所签订的购房协议为无效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按照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您的权
3、益非但得不到保护,而且您还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合理低于市场价转让房产法院判撤销合同 发表时间:2008-5-199:36:12信息来源:地产星空案情 朱某和赵某是生意上的朋友。2006年,赵某因生意急需用流动资金,而身边的现金又不够,就向朱某借了220万元,并出具借条。借条上写明,自2006年8月1日起还款,至2007年11月20日还清。之后,赵某一直未还款,朱某将赵某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赵某偿还220万元欠款,判决生效后赵某也一直未还款。 之后,朱某得知赵某在2007年10月与第三人陈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该买卖合同约定,赵某将其所有的A房屋出售给
4、陈某,房屋总价为110万元,房屋面积为178平方米。朱某认为该房屋的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所以朱某以债权人的身份,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赵某转让A房屋的行为。 期间,朱某的律师调取了赵某购买A处房屋时的相关资料,显示赵某当时支付的房屋总价为160万元。庭审中,赵某还表示其无力偿还朱某的债务;陈某陈述,自己实际上支付了购房款162万元,但其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自己的说法,而且陈某提供的房屋契税完税证显示,房屋的计税金额为110万元。 律师分析 《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
5、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五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本案中,赵某在当时购买A房屋时的价格为162万元,而在2007年10月将A房屋卖给第三人陈某的价格为110万元,该价格明显低于涉案房屋现在应有的价值,赵某的行为属于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赵某非法转让财产的行为,致使朱某的债权无法得到实现。陈某作为第三人,其在购买房屋时应当知道赵某所卖房屋的价格,其亦对A房屋现在应有的价值有所了解
6、。陈某在明知赵某以明显不合理低价出售房屋的情形下仍然购买,可以推定陈某与赵某在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时具有恶意,故朱某有权行使撤销权。 判决 法院支持了我方的观点,判决支持作为债权人的朱某的诉讼请求。丈夫瞒着妻子购买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发表时间:2008-4-79:22:18信息来源:地产星空案情 刘某夫妇十月份时看中一套商品房,但由于价格过高,犹豫不决。丈夫刘某听朋友说那地段的房价很快就会上升,现在买肯定划算。于是,刘某一个人和开发商签订了买卖合同,并付了首付。刘某妻子知道后,认为该买卖合同无效,要求开发商退房。开发商认为自己并没有过错,买卖合同的签订也是合法
7、的,因此不同意退房。丈夫私自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房屋,该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呢? 律师分析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具有平等的处理权,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是平等的。为日常生活需要处理财产,夫妻中任何一方都可以有决定权。对于非日常生活需要,即对重大事件需要动用夫妻共同财产的,比如像本案中的买房行为,如果一方要决定买房应该事先经过双方协商,达到一致后方可处分。本案中,刘某夫妇一起去看房,虽然看中了,但还处于犹豫状态。之后,刘某和开发商签订合约,开发商有理由相信这个是刘某夫妻协商达成一致的结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