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论文

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论文

ID:10691284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论文_第1页
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论文_第2页
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论文_第3页
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的筛选初探论文谢洁周泽扬张新军蓝希钳胡军华【关键词】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摘要:从采自全国的200多份土样中分离出1350多株菌,利用平板透明圈法和铁氰化钾方法,以家蚕中肠几丁质酶作为靶标,从这些菌株中筛选出家蚕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的产生菌1237#,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本文主要介绍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筛选体系的建立、活性物质性质的初步探索及目的菌株的鉴定。关键词: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Preliminaryscreeningofchitinaseinhibitorprod

2、ucingstrainsABSTRACTInthecourseofscreeningfornechitinaseasatarget,andtransparentinhibitionzoneplateassayandpotassiumferricyanidemethod,astrainbelongingtothePseudomonas,named#1237ong1350strainsfrom200soilsamples.Thescreeningprocedureandthepreliminarystudyofthecu

3、ltureidin[2]、Argifin[3]、Argadin[3]、Demetyallosamidin[4]等。长期以来日本等国一直在进行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的研究,但国内至今未见与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相关的研究报告。本研究旨在从我国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中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及其生产菌株,为开发具有新型作用点的杀虫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培养基1.1.1平板培养基PDA培养基。1.1.2液体培养基(%)葡萄糖1,蛋白胨02,牛肉膏01,酵母提取物01,Fe2(SO4)30001,pH7

4、2。1.1.3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的筛选平板(%)MgSO4005,KH2PO4005,KCl005,FeSO47H2O001,ZnSO47H2O01,胶体几丁质1,琼脂粉12,pH72。1.2几丁质酶粗酶提取家蚕初蛹中肠液,经硫酸铵盐析、透析后冻干保存备用;几丁质由日本信州大学下板诚教授赠送;胶体几丁质:利用盐酸处理几丁质制备[5]。1.3活性菌株的液体培养方法菌体接种于液体培养基,37℃振荡培养6d,培养液8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检测活性。1.4几丁质酶抑制物的检测方法1.4.1平板透明圈法将几丁质

5、粗酶配成01g/ml的几丁质粗酶液(以后提到的酶液均是按此法配成),把酶液与筛选菌株培养液按1∶2的比例混合,在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筛选平板上打孔,取混合液50μl加样于孔中,观察平板透明圈的大小。在检测过程中以蒸馏水、缓冲液和液体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筛选平板含有胶体几丁质和无机盐。在平板上打孔加入酶液,几丁质酶能分解平板中的胶体几丁质而产生透明圈。用相同量的酶液与检测液混合时,透明圈变小表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透明圈越小表明受抑制的程度越高。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快捷地筛选出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1.4.2

6、铁氰化钾方法[7]500μl胶体几丁质加入100μl酶液、不同测试培养液或对照液和pH72磷酸盐缓冲液(测试液体与缓冲液总体积为1000μl),37℃反应30min,加入2ml糖显色液,沸水浴15min终止反应,离心,冷却后测上清的A420(糖显色液用05mol/L的Na2CO3配制成137μmol/L的铁氰化钾溶液)。测试组1500μl胶体几丁质加入100μl酶液和1000μlpH72磷酸盐缓冲液,在37℃进行正常酶促反应30min后进行测定。对照1(C1)500μl胶体几丁质加入100μl酶液和1000μlpH7

7、2磷酸盐缓冲液,加样后立即沸水浴15min灭活酶,再置于37℃保温30min和其他组一起测定。测试组2500μl胶体几丁质加入100μl酶液、100μl培养液和900μlpH72磷酸盐缓冲液,在37℃进行正常酶促反应30min后进行测定。对照2(C2)500μl胶体几丁质加入100μl酶液、100μl培养液和900μlpH72磷酸盐缓冲液,加样后立即灭活,再置于37℃保温30min和其他组一起测定。测试组1与对照组1的吸光值的差值为ΔAbs1,测试组2与对照组2的差值为ΔAbs2。测定后按以下公式计算几丁质酶活性:酶

8、活性(U/ml)=ΔAbs×1000×1000215.61×反应时间(min)×反应体系中酶液的体积(μl)1.51237#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理化性质初步探索1.5.1活性培养液的耐热性检测耐热性实验中设计了100℃、90℃、80℃、70℃、60℃、50℃、40℃等7个温度梯度,均处理30min以后用平板透明圈法检测其对几丁质酶的抑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