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

ID:10688144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_第1页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_第2页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_第3页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_第4页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论文.freelme)和市民(Citoyen)。晚于《法国民法典》将近一个世纪的《德国民法典》,不步法国之后尘,另辟蹊径,另外构建民法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德国创制权利能力也是意在排斥法国法。三是权利能力产生的伦理基础难以解释团体的权利能力。自然人权利能力的伦理基础是消灭差别、实现平等,而罗马法并未承认团体人格,《德国民法典》何以通过权利能力界定团体的人格?有学者分析道:如果罗马法与法国民法典这种仅仅承认自然人为主体的状况持续下去而无团体人格出现的话,大概也就不会有

2、发明“权利能力”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恰恰是因为法人等团体的出现,并想在私法上为团体谋求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地位,就不能依赖基本法,而必须有一个不同于基本法上所规定的人却又有在私法上拥有权利义务归属资格的概念出现。28因此,德国民法典在创设团体人格时,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人格’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概念中所包含的伦理属性,以‘权利能力’这一仅仅具有私法主体资格含义的概念替换了人格的表达,使权利能力明确地‘从伦理的人格中解放出来’,可以同时适用于自然人与法人”。29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德国法的权利能力和罗马法的人

3、格并无二致。人格是对自然人的身份的确定;而权利能力可以说是对团体身份的确定。自然人的伦理性决定其权利能力不能限制、放弃、转让和剥夺,是法律必须规定的。而法人的权利能力是可以放弃、转让和剥夺的,恰恰符合罗马法关于人格的减等制度。有权利能力的团体承担有限的责任,无权利能力的团体由行为人亲自负责任。30对自然人来讲,有无权利能力已经不够重要,仅具观念意义。对团体而言,有无权利能力则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自然人与团体的关系,自然人在团体中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承担责任的大小。权利能力是团体取得法律主体地位的条件,否则,即便

4、是有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也不具有法律人格或主体地位,自然人是无权利能力的团体进行民事活动时的主体。无权利能力的团体成为其背后的自然人的代理人或代表。因此,从本质上说,权利能力是德国法为团体在法律上的地位制作的面具,体现的是一个团体在民法上的身份。权利能力这种新型的“人格”,只是外在结构看起来具有新颖性,换了新的说法,其内在流淌的还是“人格血液”。罗马法的“人格血液”在自然人身体(个体)中流动,而德国法的“权利能力血液”在团体(多个自然人)中流动。其本质并未改变。所以,人格和权利能力等值、同义、互换。人格概

5、念的产生毕竟还是以“人”为基础,即“人之格”;而权利能力的产生,则丝毫不留“团体之格”的痕迹,独立地构造出与人和团体都分离的权利能力概念,以此来表达自然人和团体在法律上的统一地位。对于自然人而言,该立法技术并未见得有高明之处。真正体现德国人立法技术之高,是把权利能力概念应用于团体,尤其是财团法人。一个人捐助的财产,在法律上却被赋予“团体人格”,具有权利能力,难道真的能够在财产上直接找到伦理价值吗?除非进行过于牵强的解释。德国民法典对团体权利能力概念的使用,将法人纳入人法体系,以权利能力替换人格。尽管有些学者认为

6、,“具有身份含义的人格是日本学者在移植德国法的过程中,翻译上的局限和误差,而使权利能力和人格成为同义语,是错误的”,31但笔者以为,非是什么错误,而是译者对权利能力有着本质的理解所致。虽说人格与权利能力不能成为同一语,但从权利能力概念的缘起看,权利能力仅仅是一种新型的人格形式而已。从以上的分析得知,权利能力不是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范围,而是团体具有法律上独立的主体地位的资格条件,“团体人格”的称谓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权利能力的全部内涵。以此推论,合理的逻辑表述是:只有人格或权利能力,才能成为民事主体。而不

7、是因为成为民事主体,才具有人格或权利能力。权利能力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不独立的权利能力。既然权利能力的本质是为团体设计的一种新型“面具”,就免不了带有身份的意义。在此种意义上说,自然人通过权利能力摆脱了不平等的人格桎梏,团体则通过权利能力戴上不平等的枷锁。三、现代民事主体:不需要附加身份罗马法的人格界定自然人的身份,德国法的权利能力界定团体的身份。现代民法上的主体,不需要附加身份,如果说身份的话,主体本身就是主体的身份。主体,是“主”和“体”的结合。“主”体现的是控制和归属,“体”体现为实体或载体。只要是法律关

8、系的参加者、权利义务的归属者、责任的承担者都是该法律关系的主体。因为:第一,平等观念已经成为现代法律的基础。人格和权利能力的概念都摆脱不了身份的束缚,有身份就有不平等。罗马法的人格对自然人身份的界定直接表现为“看得见的不平等”;德国法的权利能力对团体而言也隐含了不平等,即“看不见的不平等”。正是这种看不见的、隐含的不平等性,才导致了在我国理论界成为通说的认为法人的权利能力是受限制的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