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探究

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探究

ID:10687145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探究_第1页
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探究_第2页
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探究_第3页
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探究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现从让季奥诺的作品入手浅谈一下法国乡土文化。世界乡土文学萌芽于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中,法国作家卢梭是乡土文学的先驱,其后19世纪著名女作家乔治桑,20世纪的主流作家科莱特、季奥诺都曾创作出大量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在这些有乡土生活际遇或经历相似生活经验的作家笔下,逐渐形成了以反映乡土地域特征、塑造乡村人物形象、刻画乡土变迁、体现乡村理性的乡土叙事。1乡土作家让季奥诺理想主义气质的形成根据杨瑞仁先生在《世界乡土文学六论》中的总结,世界乡土文学作家一般都乡土生活的际遇或创作心理,都曾有过

2、漂泊异乡的经历。对于让季奥诺来说,乡土生活的经验是其文学创作的灵感,而对于普罗旺斯想象中的自然风光的描述更是其与众不同的个性符号。1895年,季奥诺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名叫马诺斯克的小镇,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并在一战期间随军开赴战场,体验过一般作家无法经历的漂泊之苦。二战结束后,他曾到巴黎做过一次短暂的旅行,之后发誓再不离开自己的故乡。在他的写作生涯中,小镇马诺斯克及普罗旺斯无限的自然风光一直是其叙述的主题,体出季奥诺与乡村和农民之间天生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作家创作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正是来自于其童年的生活经历童年经验作为

3、先在意向结构对创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般地说,作家面对生活时的感知方式、情感态度、想象能力、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他的先在意向结构就作家而言,他的童年的种种遭遇,他自己无法选择的出生环境,包括他自己的家庭,他的父母,以及其后他的必然和偶然的不幸、痛苦、幸福、欢乐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自然的条件对他的幼小生命的折射,这一切以整合的方式,在作家的心灵里形成了最初的却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结构的核心。荣格曾指出,家庭对儿童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在儿童意识的成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季奥诺虽然出身贫寒父亲为修鞋匠

4、,母亲是洗衣工,但小时候温暖的家庭生活氛围,让他继承了父亲对文学的热爱从小就喜欢读荷马、维吉尔等古典主义大师的作品,并从母亲那里承袭了她性格中敏感、细腻甚至有些哀怨的气质。在马诺斯克的广袤天地间度过的宁静的童年赋予了季奥诺平和而又充满幻想的理想主义气质。2走在人群边上的理想主义者当代文学学科的独特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当代文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影响和限制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文学研究领域之一,所取得的成就正酝酿着新的突破,所存在的问题则需要引起充分重视。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体化的理念就是这样一个产

5、生了广泛影响,但实际上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反思的理论命题或研究思路。这一理念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为地把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混为一谈,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当代文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影响和限制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体化理念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思路或者如叶维廉所说的研究模子,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王瑶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就已经埋下伏笔。1953年8月,王瑶先生出版了上下两册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按照温儒敏等先生的说法,该书第一次将五四新文

6、化运动为开端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7-1949)这一段文学的变迁作为完整独立的形态,进行科学的、历史的、体系化的描述,奠定了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格局。从当代文学研究的角度看,该书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该书在下册增列了一个约3万字的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的(附录),集中介绍了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到该书1952年5月完稿时的文学发展概况,包括思想领导与组织领导、文艺普及工作与工农兵群众文艺活动、戏曲改革工作、理论批评与思想斗争、创作情况、文艺界整风运动等。这就开创了一种先例,或者说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的雏形:新中国成立以后的

7、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延续,可以和应该沿用中国现代文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但由于那时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都还处于初创阶段,加上不断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的冲击,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现当代文学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并没有得到有效推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和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体化研究思路的再度提出并产生更大的影响,是新时期以后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等先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观和陈思和先生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则是上述观点的

8、集大成。所谓20世纪中国文学,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至今仍在继续的一个文学进程,一个由古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