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

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

ID:10678337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_第1页
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_第2页
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_第3页
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_第4页
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以下为为您编辑的浅析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敬请关注!!提要:本文从分析中国影像艺术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中的成功电影入手,通过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了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中国家形象建构方式的差异,指出中国电影中国家形象建构的不明确及在国家形象塑造上的刻板化、概念化和公式化等问题。提出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应适度消解对国家意志和意识形态的单一展示,而更应着力于代表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的核心价值观的重构,揭示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挖掘与尊重是建立核心价值观和重塑国家形象的基本立足点的观点,并由此提出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关键是需要电影人更充分的文化自觉,并对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2、的品性与要义做更深入的认知和把握。关键词:影像艺术国家形象重构对国家形象的话语研究于20世纪末在中国出现,最早兴起于国际关系学、传播学及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后很快进入到艺术研究的各领域中,并产生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就影像艺术而言,对国家形象的探讨和关注集中体现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政治意识形态在影像叙事中的具体呈现和表达,即抽象的政治理念和鲜活的银幕形象是否或何以实现最优化和最富感染力的缝合。在中国电影的形态版图中(即所谓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三分的形态格局),最能正面传播和集中体现国家形象的电影当然是主旋律电影,就题材而言,这类影片通常包括重现重大历史事件和展示主流英雄人物

3、,即革命片和传记片两种类型。前者如《开国大典》、《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这些影片常以恢宏的历史背景和浩大的战争场面,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大事件和大人物集中刻画,在民族兴亡、家国存废的史诗画卷和宏大叙述中以最正面和崇高的文本塑造国家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国家意识形态属性;后者如《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梅兰芳》等,这类影片以具体的人物形象(多为革命领袖或基层领导)为叙述对象,以赞颂和弘扬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操、伟大人格、奉献及牺牲精神为最终旨归,凭借人物形象所投射的民族情怀达到对国家形象的集体认同。这些主旋律影片通常都具

4、有鲜明而单一的意识形态特点,尤其强调国家形象的社会政治内涵。毋庸置疑,近几年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实践在主题呈现、表述策略乃至制作方式上都有了更丰富和多元的探索态势:如《集结号》、《云水谣》不复表现时代洪流中的英雄壮土,而是将普通人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追寻与国家历史命运的大背景交融汇合,使作品的审美视角更加多维和深邃;《梅兰芳》虽然着力颂扬了梅兰芳的抗日举动所表征的民族气节和国家意志,但与单纯表现革命领袖或政治干部的传记片相比,《梅兰芳》同时也展现了京剧艺术的历史命运和梅兰芳个人的情感浮沉,在人文内涵和美学趣味上都更丰富和饱满。《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演员团队全部使用偶像明星,也可以认为是

5、主旋律影片企图向商业电影靠拢的一种尝试策略;同时影片中对所谓政治反派人物的刻画也一改既往的刻板和平面,历史在细节中更加真实动人,富有感染力。以上这些影片都既叫好又叫座,在弘扬主旋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整体上说,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和不足。2012年1月13日《人民日报》所刊李舫先生的文章《中国梦开启银幕传奇》中披露:不久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几家机构联合在北京25个中小学发放电影对未成年人影响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陆未成年人对当前中国电影中表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率在33%左右,美国电影中的美国国家形象认同率则高达

6、73%,这结果让人惊讶并且沮丧,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幢,我们不妨将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方式做个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差异:与美国电影中以美国梦为重要表征的美国国家形象相比,中国电影所塑造的国家形象更强调国家作为权力主体的政治内涵和政治理念,突出表现为影片中意识形态总以直接而鲜明的方式出场,并从根本上支配着影片的叙事策略。换言之,美国电影通过传达和鼓吹某种代表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念(个人奋斗、英雄行为、自由主义等)来达到对美国形象的想象和认同,在美国梦中国家意志和政治理念以象征和隐蔽的方式存在,附着于其强大的叙事逻辑所生产出的个人化的道德、情感或精神诉求中;而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7、则是直接的政治理念和影像叙事的结合,在意识形态属性和主题意义极其鲜明的宏大叙事中达成对社会大众的询唤。意识形态的直接彰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及社会公众的国家认同当然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问题性。首先,意识形态化的国家形象常常具有宏大叙事的特点,大历史大事件大人物以严肃、威仪、崇高的美学形态出现,在受众心中产生的是敬畏和膜拜的心理情感,这与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体生命体验和伦理价值判断会有一定的疏离和隔阂,即对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