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77397
大小:25.2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随笔]生活、情感、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随笔]生活·情感·艺术——《土苗风情系列》创作随感 绘画是我精神寄托的绿洲,我在其间陶醉,休憩,也在其间饱受折磨和痛苦。现时的绘画似乎已是没标准的了,今天的艺术时浮时沉如水中月雾中花,许多人要么被灰尘要么被金钱蒙住了双眼。人们的价值取向、评判标准也逐渐多了起来,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审美需求的层次也在拉大、人们昨天感兴趣的事,今天可能就变得索然无味。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接受传统绘画教育的我,偏爱写实,热爱具像,固守传统,仰望大师是心中渴慕已久的。我做梦都未想到中国古老的易经、武术、气功、针炙等可以作为中国
2、油画题材的主题,更未想到天安门、红卫兵、大批判口号和标语以及全家福也能成为中国油画的主题,还有庸俗的可口可乐和美女猪肉也能成为中国油画的主要题材。不知道这是中国人喜欢还是西方人喜欢的“中国形象”。 去年,我在中央美院研修时,我依然一如既往地迷恋和关注具象写实油画,许多同行善意地告诫我,认为我那些表现土苗山寨的写实油画,是十九世纪流行的样式,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还是画点前卫的东西。渐渐地,我也留意以前不太喜欢的东西,试图改变自己的某些熟悉样式,也时时生出某种游离与挣脱的感觉,甚至莫名其妙地顾盼于多种文化之间,
3、也想使自己的绘画空间更加扩展。可一旦坐在画架前,一切欲念都不复存在,头脑里闪现的依然是故乡家园土苗山民质相善良的美,出现在画布上的仍然是盛装苗女灿烂的面容,色彩韵律的美,油画笔和刀落在画布上颤动的美,一切只有真实的存在,一切都是具象之美,除此之外的则渐渐远去,生活是艺术创作无尽的源泉。艺术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自觉地和时代、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联。表现的人物、事件,选择的题材是来自于作者个人对生活的体验与经验,它所包含的社会哲理和理念都是有感情色彩的,体验得越深,经验丰富,感情越真挚。由于社会发展到工业化和后工业
4、化时代,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其亲疏远近几乎都有利益因素在里面。为此,艺术家肩负的责任就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艺术家创作的伤口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或多或少能使人们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也台或多或少地刺激人类心灵世界中受到压抑的那部分心情得到舒展, 我目前的创作用了土苗风情作为伤口的主要母题。中国文化是若干民族文化融汇而成,少数民族一般都处于边沿地域,也充满奇异诡丽的色彩。作为一个血管里涌动着土家人血浆的我选择土苗风情作为表现母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在表现语言上,我力图向朴实的写实回归,尽量表达一种自我
5、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那种真实。土苗山寨、山里汉子与女人一直是我画中的主体。画中的山寨就是表现我的故乡,我就诞生在土家木楼,童年也是在山坳里的山寨度垸的,所经历的儿时记忆至今记忆犹新:跟着大人爬坡上坎、地种田播;与小伙伴们嬉戏河畔山岗;放牧羊于旷野:即使晚归的农妇也忘不了背上点柴禾回有;成群的苗女穿着节日盛装随着芦笙和鼓点跳着欢快的舞蹈;母新精心地给女儿梳妆打扮;待嫁的新娘如泣如诉地哼唱着“哭嫁”;凄然的“跳丧”响彻山野……这些不断闪现在我心中的画面似乎与一个世纪前的法国伟大画家米勒描绘的田园生活几近相似。我在大师
6、中尤其喜欢米勒,不仅因其作品使我感动,更崇高其具有的忍耐、爱、勇气与信念,从事艺术,深具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 童年的回忆使我产生的激情,感悟和体验生活也使我心仪家乡。每年,我都要到家乡去,既探亲访友又搜集创作素材,带领学生外出写生也一定是去土苗山乡。我的所观、所想和所画的几乎全是土苗风情。一种归属感使我充满豪情。于是,全身心地扑向川、鄂、湘、黔和吊脚楼,扑向闪烁神秘色彩的山山坳坳。朴实厚道的土苗人家也以博大的胸怀慷慨地接纳我,为此。我以土家人为荣为幸。 每个画家都知道,艺术规律的要点就是精神内涵与造型语言
7、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当画家被生活所感时时才能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才能具体到诸如线条、色彩、节奏、笔触肌理等许多绘画语言方式,也是考察画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在生活中挖掘、感悟其内在的不寻常意义,在平淡无奇的一现生活中窥见其耐人寻味的意味的景致和情趣。 在形式、风格、技巧、材质的革新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艺术作品的魅力靠什么与观众进行沟通呢?那就是依靠画家情感表达的真挚、细致与深刻来取得。艺术作品能否打动观众,首先要看伤口是否有感情表达因素,是否引起了共鸣。如果画面没有真挚的感情,即使故作高深和娇情造作,哪怕
8、你的伤口趴有完美和成熟的技巧,也是徒劳的。 苏珊·朗格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一种普遍的情感,这是一种脱离了每一个人的情感,是人类普遍共有的情感。优搬的艺术作品释放出作者的个人感情,这种情感既是艺术家的自我情感,也是他参悟到的人类情感。当其作品被人们接纳和推崇,正是以共鸣为前提的,正如电影大师卓别林所说:只要是人,能感动我自己的作品就一定能够感动别人。艺术家要想使用率自己的作品感染观众,首先得被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