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

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

ID:10675775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_第1页
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_第2页
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_第3页
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_第4页
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汉字注音方法发展历史摘要:汉字的注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以汉字记音为主的古代注音方法,以注音字母为主的近代注音方法,以《汉语拼音方案》为主的现代注音方法。本文将对这三个阶段的汉字注音方法进行具体阐述,以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注音的发展历史。关键字:汉字注音;汉字记音;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一、古代的汉字注音方法——用汉字记音以汉字为汉字注音的方法,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注音法。随着古人对语音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们创造了多种汉字注音方法,以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主要有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等。(一)譬况法所谓譬况,

2、就是采用打比方的形式,用音近或同音字注音的方法。譬况法往往比况描写被注字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1]例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这个例子就是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描述汉字的读音。(二)读若法6读若又叫作“读如”或借读法,是用读音相同或近似的字打比方注音的方法,可以采取一个字注音,也可以用一个词组或一句话注音。[1]它常通过“读若”、“读如”、“读曰”、“读似”等术语,用人们常见的字为不熟悉的字注音。我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大多使用此法注音。如《说文解字》“訄,迫也。读若求。”《礼记?儒

3、行》:“起居竞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三)直音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标注读音的方法。[1]直音法是对譬况法和读若法的继承与发展,与譬况法和读若法相比,直音法有明显的优点。古书中运用直音法的例子有:《汉书?武帝纪》应劭注:“貤,音移。”《汉书?地理志》孟康注:“沮,音俎。”(四)反切法随着人们对语音的了解不断深入,对注音准确性的要求逐步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的缺陷,这就要求人们探索发现一种新的注音法。因此,到汉末,在佛教影响下,反切法应运而生。6反切注音法是利用汉语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来拼出

4、另一个字的读音。[2]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韵母和声调相同。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例如:《广韵》“缓,胡管切。”“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huan=h+uan)。反切比其以前的注音方法有很大的进步。自隋唐时代开始,直到汉字注音符号的出现,反切法一直在字典中被用来为汉字注音。但是反切法也是存在缺陷的,因此,人们必须寻求更准确的方法为汉字注音。二、近代的汉字注音方法——用注音字母记音用字母为汉字注音并非出现于近代,晚唐和尚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

5、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这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这一方法并未得到当时官方的推广。辛亥革命之后,产生了注音字母,这是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校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3]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历时三个月,最终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注音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声调的三拼制,这是对双拼的反切法的改进。注音字母的作用是给汉字注音,不能与汉字并行使用,[4]其职能是“伺

6、候汉字,偎傍汉字”。注音字母通过后,搁置了五年,在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6所”和“暑假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北京还成立了注音字母书报社,办了《注音字母报》,印刷注音字母的普及读物。1930年,“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注音字母的广泛使用和推广,是汉字注音发展

7、史上又一个革命性的飞跃,并对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的问世具有开创性作用。三、现代的汉字注音方法——《汉语拼音方案》在注音字母出现之后,又出现了用罗马字母来给汉字注音,有威妥玛式方案、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等,它们克服了“注音字母”非音素化的弊病,完全采用音素化字母,而且,由于采用的是拉丁字母,有利于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和国际文化交流,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应用打下了基础。6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课程进入全国小学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