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74072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应用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应用的研究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巨大、粗放型增长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建设项目的管理者有必要改变原先以成本、质量、工期为主导的管理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2、,思考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实现项目的环境、经济、社会三种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建设方式。 一、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笔者认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的目标,应该是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目标的综合。如图1所示。 (一)项目的环境效益 项目的环境效益是指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考虑自然环境对项目的承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多采用循环利用的可持续方式使用自然资源,控制项目规模和发展速度,同时使项目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系统相适应。在项目建设和建成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
3、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不断保持和提高自然环境对项目的承载能力。良好的项目环境效益是项目长期存在的基础,也是项目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作出贡献的基本保障。因此是项目建设者追求的可持续建设目标之一。 (二)项目的经济效益 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指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考虑环境成本的情况下,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缩减建筑成本和工期,使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共赢。同时在使项目建成后更好地为所在地区创造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项目
4、的经济效益是项目长期存在的条件,也是项目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支撑要素。因此也是项目建设者追求的可持续建设目标之一。 (三)项目的社会效益 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指项目建成后能够提高所在地区人口生活质量,文化水平、健康水平、社会稳定水平等,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项目的社会效益要求项目在满足当代人发展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项目的社会效益是项目存在的目的,也是项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的最终目的,是项目的可持续建设的核心目标。 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三方面内容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缺一
5、不可,共同构成了项目的可持续建设效益目标。这不仅是广大公众的美好愿望,也是全社会对项目建设者提出的要求。 二、前期策划阶段 项目前期策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有项目的构思和选择,项目的目标设计和项目的定义,可行性研究,评价和决策。项目构思的产生和选择应该根据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项目提出者应符合所在地人民的经营、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符合项目所在地的国家或地区的远近期规划和实际建设条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出,使项目建成后能够不仅满足目前的需要,同时能够满足项目服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 (一
6、)设计和施工阶段 设计和施工阶段是项目建设者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建设目标的决定性环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可持续设计方面,笔者认为融合精益建造的先进管理方式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将会显著提高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二)可持续设计 设计人员应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结合项目所在地生态、地理、历史人文环境、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可持续设计,全面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系统的可持续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节约利用资源、能源的设计。设计
7、方案应考虑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并设法提高建设项目能源资源使用效率。节能设计方案应包括建筑物中空调和供热两个系统的节能设计。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的设计;节电设备系统的设计;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设计。设计中还要尽量使建筑物采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照明用电。设计中尽量选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集约利用土地,设计节水设备和水循环利用系统等节水措施。对建筑物建造和拆除过程中废弃物回收利用进行预先设计。 2.环保绿化,防治污染
8、,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设计。设计中应使室内外的绿化美观自然。注意使项目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周边的生态系统和谐共生。设计采用环保技术防治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建筑材料选择上多使用绿色环保建材。通过提高室内光、热、声方面的环境品质,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设计。 3.历史人文环境及交通便捷性的设计。项目的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保持社会、历史、人文景观的连续性。考虑已有交通基础设施情况,提高项目使用者的便利性。 4.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