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70844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探索日本建筑文化的吸纳与重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日本建筑文化的吸纳与重生日本建筑文化的吸纳与重生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日本建筑文化的吸纳与重生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日本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日本建筑在当今世界建筑中独具一格,是东方建筑的典型代表。在不同历史阶段日本在在对待外来建筑文化上,是基于一定的模式进行吸收和采纳,并与自身本土民族性的建筑文化发生交织与碰撞日本建筑文化的吸纳与重生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使建筑跳脱出单的仿造和复制,而是发生质变产生全新的内涵。日本建筑得以重生,在于建筑师找到了民族性与外来
2、文化共生的发展途径,大胆创新,形成富有意蕴的新建筑。文章纵观日本建筑史,结合建筑实例进行分析,对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如何把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建筑;吸纳;质变;重生 1008-0422(2013)07-0046-03 1.前言 日本让世界所熟知的艺术文化是多元的,茶道、花道、禅宗、和服……,综观各个时期日本文化,都能从外来文化中追溯到渊源,日本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特别能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未形容:“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其在建筑领域上亦是如此。沿着日本建筑的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如是概括
3、:远古时代在本土生成,飞鸟奈良时代引入中国隋唐佛教建筑形式,镰仓时代输入南宋建筑样式,明治时代出现“欧化”风潮,二战后吸收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和技术,并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吸收、消纳、质变,最终走向独具一格的和风建筑形式。 2.历史时期上日本建筑文化吸纳外来文化的模式 日本对外来文化中的优点总是毫不吝啬地称赞,基于这种崇拜,所以就形成了吸纳外来文化的第一阶段——学习仿造;而当外来建筑形式在日本本土存在后,本土的民族元素会施加在模仿的形式之上,民族性和外来文化彼此产生试探和碰撞,也就进入第二阶段——并存折
4、衷;外来建筑形式在时间的演变下会不断地被消纳和溶解,纯粹的符号和形制消失,剩下了技术和策略,凸显出本土民族性的特征,实现了吸纳外来文化的第三阶段——质变再造。日本建筑文化在对待外来建筑文化的时候,一般就是以学习仿造——并存折衷——质变重生这样的模式发展。而这种模式在飞鸟奈良时代、镰仓时代、明治时代和战后几个时期对外来建筑文化吸纳的过程中典型体现出来。 2.1古代 从远古到飞鸟时代之前,日本建筑在本土文化根基上发展,该时期的日本建筑所展现的是一种自然、质素、简单、清透的审美,也确立了长期以来日本建筑所保持的民族性
5、特征,这段时期的建筑代表,即是由日本原始的神道教主导形成颇具本土代表性的神社建筑——乌居。至六朝一隋唐时期,随着中日文化的密切交流,佛教如流水倾泻一般传入日本,伴随佛教一起传人的,还有中国佛教的建寺制度。之后,在圣德太子执政期间大兴佛教,盛行建造佛寺,而佛寺的建造模式,正是典型地复制了中国佛寺的建筑形式——伽蓝布局法。(图1)到了奈良前期,“伽蓝布局法”也从中国六朝式向唐式典雅清丽过渡。 初期的佛寺建筑完全模仿了中国寺院建筑物,在结构式也是沿着中轴线对称分布,柱梁系统的结构以及瓦葺屋顶。所不同的是,本土所盛产的桧
6、柏和杉树等木材使得日本佛塔更多地采用方形木造而唐式非多角形砖石结构。这是因为,相对于火山地震频发自然地理条件,充足的森林资源算得上是上天给该民族为数不多的馈赠,而在塔的层数上也有微妙差异。除了寺院建筑,唐式豪华宫殿建筑和住宅建筑风格也传入日本。然而,在经过半个世纪之后,唐文化和日本文化发生并存折衷,包括神道教和佛教也发生神佛融合,寺院建筑打破一贯恪守的对称格局,而是出现灵活自然的变形。他们不再一味崇尚“汉风化”,而是更多民族性感悟。 平安时期,汉风建筑真正脱离唐代建筑的模子而实现了日本化的质变再造。日本本民族性所
7、追求的是自然质朴的审美情趣,如法隆寺、唐招提寺、东大寺等大尺度、豪华、平整对称的“平地伽蓝”的模式早已消融,取而代之的则是小尺度、素简、灵活自由地“山地伽蓝”式:在结构上,也不是中国古建筑承重梁系统,而是用长短不同的木柱支撑轻便的屋顶;在建造过程中,也不再强求飞檐和华丽的装饰,而是继承了史前神社建筑的传统,使用扁柏树皮葺屋顶,以水平拉伸的轻盈线条、素净的造型以及因地制宜的空间布局带出和风化的日本建筑文化风采。 2.2中世 到了日本中世镰仓和室町时代,皇权贵族统治被削弱,而是武家和公家政权共存的形式。在文化方面,
8、由明庵荣西禅师所引导的中国禅宗文化传入日本,同时,又掀起一波南宋建筑和南亚印度天竺建筑式样的模仿狂热。“禅宗样”和“天竺样”建筑流传开未。禅宗是佛教的延伸,但它的思想核心更加深入日本人心中。日本对于中国禅也发生吸收变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念思想。四季分明、峻山美水的自然环境以及顷刻覆灭的自然灾难,人们内心畏惧自然,恐慌美好的消失,而禅宗的“空”、“寂”取出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