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汲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化解矛盾纠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汲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化解矛盾纠纷论文论文关键饲:道德文化调解矛盾论文摘要: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以民为本”、“为吏之道必洁正直”、“和为贵”、“重义轻利”、“诚实守信”以及法德并举等思想,内涵丰富,蕴含着伦理道德的论文关键饲:道德文化调解矛盾论文摘要: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以民为本”、“为吏之道必洁正直”、“和为贵”、“重义轻利”、“诚实守信”以及法德并举等思想,内涵丰富,蕴含着伦理道德的哲理智慧,有批判地继承这一宝贵遗产,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对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纠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面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处理工
2、作,是今年县、乡(镇、街道)一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⑴近几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有效措施,认真排查、处理新时期面临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处在变革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仍呈现复杂化、尖锐化的趋势,处理不好,必然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处理这类矛盾纠纷,除了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措施以外,还应吸取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合理养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行“德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所作的题词中指出:“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
3、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⑵今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时,再次强调要“坚持继承优秀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⑶。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伦理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一、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以民为本”的思想民本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尚子·五子歌》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认为只有民众才是立国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孟子云:“民为贵,社稷
4、次之,君为轻。⑷”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⑸他认为君是舟,民是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⑹古代思想家强调人民群众生存状况决定国家的盛衰安危,也决定统治者能否维持统治,要求统治者从民众生存状况去把握社会统治的趋势,顺从民意,治理国家。这些“民为邦本”、“爱民而安”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能否发扬民主,对是否宽慰和顺畅群众之心,进而赢得化解纠纷的主动权,关系极大。江泽民同
5、志指出:“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⑺各级党委、政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中,应通过民主和法制的方法去化解矛盾,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对人民负责”作为调解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把握契机,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沟通心灵,婉言相劝,切忌着急上火,急于求成。然而有的领导和公务员在处理问题时,动辄采用行政、法律措施,强迫命令,搞一言堂,结果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在现代社会中,平等是民主的基石,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准则,主持调处的领
6、导及工作人员应虚心听取纠纷双方的意见,查明事件来龙去脉,了解双方各自要求及处理意见,因势利导地控制局面。对人民内部认识上的矛盾,应通过说服、教育、讨论和交流意见来疏导,兼听群众意见并采纳其正确主张,通过循序渐进的启发引导,促使双方自省,求大同存小异,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纠纷解决方案。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主管部门应尽其所能,实事求是地及时解决。如因条件制约一时难以解决,也要坦诚说明原因,求得群众谅解;对有悖于法律政策的要求,须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合情合理地释疑解惑,使群众消除误解,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二、继承发扬“为吏之道必洁正直”的官德思想在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党
7、的领导干部始终起着领导者、引导者的作用。他们带头遵守宪法、法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在全体人民中举德治、倡法治。正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⑼1957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中说:“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恶毋私……临财见利,不取苟富;陆难见死,不取苟免。欲富太甚,贫不可得:欲贵太甚,贱不可得。毋喜富,毋患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