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关儒家的管理哲学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儒家的管理哲学的论述----管理论文--> (管理学)优秀毕业论文有关儒家的管理哲学的论述 摘要:儒家的管理哲学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本文对于儒家的管理哲学的探讨,一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是建立在仁者人也的人性可塑论上,二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仁、礼、中庸,构筑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三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的方法论,是以中庸之道的原则、变易思想的理论、礼法并用的策略所构成的经权方法为其显著特点。儒家管理哲学所蕴涵的丰富精华,经过损益更新,依
2、然具有着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关键词:儒家,管理,哲学,方法 就儒学的具体内容和价值取向来看,儒家学者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如何修身,一是关于如何安人。这二者的问题,实质上都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类自身的问题。因此,儒家的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的,而仁、礼、中庸,构筑了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儒家的管理哲学,一是在管理的理论基础上,以人性为出发点,提出了人性可塑的理论,认为管理是成就人的道德善性、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实践活动过程。二是在管理的内容上,认为管
3、理可分为修身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会管理两大种类,管理的本质是以顺天应人、天人合一为其行为特点,管理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开物成务。三是在管理的方法上,主张实行执经达变的经权管理,持守以仁道、至诚为原则的中庸之道。儒家管理哲学形成于先秦时代,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和荀子。先秦时代之后,儒学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但后世儒家正是以先秦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为宗旨,结合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具体发展,丰富、充实了儒家的管理哲学。可以说,先秦儒家的管理哲学,构筑和确立了儒家管理哲学的主体思想内容。 一、儒家管理哲学的人性论基础 任
4、何一种管理哲学,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理论基础又支配着管理活动,因此,对于管理的理论基础的不同认识,决定着人们对于管理的本质属性的不同认识和不同行为。1960年,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在《企业的人事方面》一书中,提出了管理学上的X理论和Y理论。这两组理论是关于人性的假设,并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哲学。X理论认为,人类本性好逸恶劳,尽可能地逃避工作,避免担负责任,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往往相矛盾,必须用强迫、控制、指挥并用惩罚等手法,使员工做出适当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Y理论认为,厌恶工作并
5、不是人的本性,外力的控制和处罚并不是促进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的惟一手段,承诺目标的程度,是与他们成绩相联系的报酬大小成比例的。如果给员工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仅会接受任务,而且也能完成任务。X理论是传统管理的理论,认为在管理中应对员工严加管束和强制;Y理论则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理论,认为应对员工采取鼓励和诱导的办法。后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人们提出,X理论是以人性恶为基础,Y理论是以人性善为基础。那么,儒家管理哲学的人性论基础是什么? 儒家管理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在“人
6、性可塑论”上的。儒家对于人性的认识,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性相近论;二是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三是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孔子认为人性具有相近的特点,孟子进一步指出人性是善的,而荀子则强调人性的趋向是恶。尽管儒家对于人性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却具有这样的共同特征:认为人性是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存在特征之一;人性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是可以加以塑造而非固定不变的;人性塑造的价值指向在于成就人的善性;人的善性表现为道德属性;道德属性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属性,它具体构筑了人的存在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人的存在的价值取向;人的存在的
7、道德属性,是待成的而非已成的,人皆具有成就完善自身道德善性的可能;人性由待成到已成,是由人的社会行为所决定的。但人性是达致善,还是达致恶,管理在其中具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只有通过存心养性、格物致知的修身管理和德礼政刑的社会管理,人们才能在现实的社会行为之中,成就自身存在的道德属性。因此,管理就是通过修身自律管理和安人他律管理,成就善性仁德,达致修己安人,实现内圣外王的社会实践过程。这即是儒家管理哲学的“人性可塑论”。 人性可塑是管理得以实施的基础,管理所要成就的人的道德属性,是以仁德为其核心特征的。“仁者,人也;合而言之
8、,道也。”(《孟子•尽心下》)仁,既是指人之所以为人具有的仁义忠恕道德,又是指社会运行发展实施的仁政德治人道。它表现于人的存在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管理活动的所有领域。要成就人的存在的道德善性,人们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就要以持守仁德、践履仁性、实施仁政、追求仁道作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