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58773
大小:8.64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8-07-07
《农村雨水渗蓄利用(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雨水冲刷所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水环境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部分村庄进行实地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这就造成了下雨时,雨水与污水混流,使宝贵的雨水资源白白流走。而且,降雨会带着村庄的脏土、粪便、垃圾等,从非特定的地点进入受纳水体从而导致径流污染的发生。水土流失会
2、使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加剧,从而影响了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土流失还加剧了干旱发展,使生态恶化。目前,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将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不光素来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缺水,连年降雨量超出西北近10倍的西南、华南、华东也因为水土流失或水污染等原因而缺水。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从80年代开始,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该技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已
3、经大范围地的应用,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发展农业补充灌溉及生态用水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2-3]。现代意义上的雨水利用不仅涉及到雨水集蓄利用,还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雨水的调蓄排放和洪涝控制、水土保持及雨水的径流污染控制和净化处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村庄环境的改善和对水的需求势必会相应提高,水的供需矛盾也会随之加重。因此,面对新农村的建设,仅考虑雨水集蓄利用是不够的,需要对农村现
4、有技术和问题进行分析,借鉴现代城市暴雨管理的科学体系,结合新农村的特点,以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农村水资源紧缺状况、减轻农村地区的洪涝危害、控制径流污染和改善水生态环境为目的,研究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特点,所采用的技术就应该有所不同。面对一个具体的项目,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然后确定适合该村庄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本课题就是响应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从科学化、系统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构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新农村雨洪控制与利用的适用技术体系,并且以北京浅山区生
5、态村为例,确定其雨洪控制与利用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新农村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工程的决策过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与指导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对于农村地区的雨水集蓄利用,规模最大的是泰国,泰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其雨水收集利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泰国面临比较大的饮水问题,尤其是在东北部农村地区,普遍利用传统的400-600l的陶瓷罐来收集雨水[5-6]。澳大利亚在农村及城市郊区的房屋旁,普遍建造了用波纹钢板制作的圆形水仓,收集来自屋顶的雨水。据南澳大利亚
6、的一项抽样问卷调查表明,使用雨水的居民比用城镇集中供水系统的要多。美国得克萨斯州人一般用小水池蓄存径流用于农业灌溉,成本每英亩约为60美元,而总收可达100美元,说明集流农业技术所花的代价比一般工程要低[7]。对印度ANDHRAPRADESH地区8.9hm2的小流域的研究表明,修建6处由1hm2集流面、300m3蓄水池组成的系统,即可为该流域农田提供充足的补水灌溉用水[8]。国外经验证明,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解决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上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有
7、效措施[9]。近年来,一些分散式的技术在国外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径流量,间接利用雨洪资源。如德国的乡村铺设一般采用透水路面,如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砖与砖之间还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在房舍周围、校园和公园的步行道上,由于往来行人较多,他们大多采用细碎石或细鹅卵石铺路,不仅地面透水性好,而且还不长杂草。还有,各种雨水入渗设施也在日本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而美国的雨洪利用也多以天然入渗为主,以防洪排涝为重点,将雨水利用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
8、部分。国外在控制与利用山洪资源上,经常采用一些渗透、滞蓄措施[10~12],在道路边沟内放一些石块,既可以延缓流速,强化雨水的渗透和蒸发,也可以使一些沉淀物沉淀,见图1.1;利用洼地或者用石块筑一小型障碍使雨水暂时滞留,创造一沉淀、渗透区域,以便减少下游沉淀物及冲蚀,见图1.2;利用一混凝土渗透装置来收集、渗透路边集中管渠的雨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