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dca循环法在gmp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DCA循环法在GMP教学中应用摘要:目的:探索有效果的GMP教学方法。方法: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GMP课程教学环节中。结果: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加强了学生知识和能力双方面的培养。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GMP课程教学环节中收到良好效果。关键词:PDCAGMP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93-01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又称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即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1]。按照PDCA的循环规律,不停
2、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就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的组织管理过程[2,3],当然也包括教学管理过程。5《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MP)》是我院本科及专科药学专业开设的限选课程,它以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最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为主要理论教学内容,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法律法规类课程,单纯依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收效甚微,如果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则会事半功倍,因此我们依据PDCA循环理论组织开展GMP的互动式教学,启迪学生思考、增加师生互动、变
3、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加强了学生知识和能力双方面的培养,收到良好效果。1计划(Plan)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在每门课程开始之前周密地做好与课程相关的授课计划和学习计划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1.1授课教师授课教师要充分根据教学大纲、授课学时、教材等教学资料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及制定教学进度,并根据每位授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分配教学任务,每位授课教师根据自己主讲内容拟定一系列由学生主讲的题目,按题目制定学生主讲的顺序时间表,并制定评分标准。1.2学生5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2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随机抽取一个主讲题目。要求学生在
4、此阶段全面预习GMP的内容和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尽量检索大量有关文献,并鼓励学生经常深入到企业去了解GMP的实施情况,为本组主讲的主题提供更多的素材,要求学生分别从GMP制定者、GMP的实施者、GMP的检查者角度出发来准备自己的主题,力求使主讲内容更丰富和全面。2执行(Do)执行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只有对计划认真的执行才会充分体现计划本身的优势与不足。2.1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每位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讲内容做“少而精”与“广而新”的引导型讲解,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让学生对GMP有基本的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2学生每组同学根据自
5、己的主讲题目,参考收集的相关材料,撰写与主讲题目有关的综述材料,制定有关GMP文件(如岗位职责、产品工艺规程、标准操作规程、记录表格等),制作PPT,上交综述、文件及PPT,并按计划中的时间顺序表进行讲解。3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师生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阶段。3.1授课教师首先授课教师评阅各组综述资料、文件及PPT,找出亮点及缺陷,按评分标准给予成绩;其次,全程听完每组的讲解,按评分标准并给予成绩,并提出1~2个问题,主讲组的同学要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回答。3.25学生全班同学全程听完每组同学的讲解,并提出2~3个问题,主讲组的同学要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回答,全班同学对该组
6、的主讲情况进行如实评价,按评分标准给予成绩。主讲组不能回答的问题由老师和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由此进一步加强全班同学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4处理(Act)处理阶段是让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上都能进一步得到提升的阶段。4.1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根据“检查”项中所发现的亮点及缺陷,给予及时的肯定与纠正,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查找最新资料及向有经验的企业GMP专家请教,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也作为下一轮教学的借鉴。4.2学生根据授课教师的评阅和同学的评价结果,及时修改补充综述资料、完善所制订的有关GMP文件与PPT,由授课教师进行二次评阅,教师评阅后再次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融合,使对GMP知
7、识的掌握更为扎实。5讨论5PDCA法有利于教师按照计划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师教有方向,并能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在教学工作中,变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增加了师生互动,给教师带来了危机感,激发了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欲望,甚至有的授课教师主动自费参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相关培训来提升自己;该方法也能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增加对教师的信赖感,使学生学有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