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51992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探讨 1 明确目的任务,激发合作探究的动力 课堂的目的任务就是本次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价值就是学这种内容有什么实际用途,它可以提高人的那些素质,发展那些能力等.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自然就能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完成学习的任务,容易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以定向训练为例,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首先在于合作小组是否优化组合.所以教师在组
2、建学习小组时,应结合学生的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男女搭配等诸多因素,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把学生组建成多个小组.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由1人任小组长,也可轮流任小组长.各组间不能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2)提前向学生下达任务.这一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下达任务时,不应是简单地传递信息,应是一个调动学生兴趣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小组讨论问题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笔者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与教师事前调动水平关联度较高.如果教师在下达任务时充分阐明被讨论问题的意义并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就高.因为,学生对有意
3、义的工作充满着强烈的完成动机,能够“主动”挖掘内在潜能.相反,如果教师仅向学生简单传递信息、如同日常布置作业一样,学生对所要完成的问题就不太重视,当然,也不会产生多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任务不但有近期的,也应有远期的.如本次定向训练主要是提高速度素质,下次还要提高灵敏素质、耐性、观察力等,这些素质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体育达标,而且终身有益.(3)注意随时向小组提出当前合作探究的问题.思维的不断深入是由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
4、认识功能问题,并能随时向学生提出.所以这些问题一般应符合3个特征:一是问题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二是问题的争议性,被争议的问题不应只有唯一的答案,应通过广泛而激烈的观点交锋,让学生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三是问题的兴趣性,被探究的问题应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所及的问题. 2 自由体验、合作探究与有效指导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全面发展,有时不得不将某些项目甚至手段一成不变地运用于学生的训练中,这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单调的感觉,甚至有时会使一些耐力较差的学生对体
5、育课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和练习方法的多样化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必要的. 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要让学生领悟到动作的要领和发现练习的多种方式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体育课中,往往是教师先示范动作,让学生观察,最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这是一直“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了让学生产生“我要学”,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会学习. 其次,注意营造氛围.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真正给学生以
6、信任,尊重他们的人格,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于是,教师要巡视各组,给以鼓励. 第三,常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问,让他们去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还要提出探究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
7、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等来提供多形态的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第四,具体练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练习效果、能力提高与教师对学生练习方法的指导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让学生自由练习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为了提高练习的效果,通常根据不同的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1)结对练习.实施时学生结成两人一组,每个学生交替作为观察者和练习者,一起共同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动作,然后检查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再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对;在每对学生中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提供激励和反馈;当其中一个
8、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完成动作后,转化成激励者或帮助者,另一学生变成练习者;两人都能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