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学分析 摘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新型工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界定,从以产业融合为基础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角度分析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并以深圳为例介绍其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证明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我国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融合;两化融合 1文献综述 工业化理论主要产生于发展经济学理论。钱纳里认为:工业化一般可以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张培刚认为:工业化即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
2、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他们都是从结构转变意义上解释工业化的。 国内不少学者对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进行了研究。刘世锦(2005)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的一些重要特点。任保平(2005)分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定位,研究了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工业化实现路径的转型,认为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了提高工业化质量和功能的新阶段。陈冬(2006)认为,新型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辅相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由半农业半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或工业信息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 也
3、有学者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汪斌,余冬筠(2004)运用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估计了信息化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带动度和对三次产业的差别影响,发现信息化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最大。张继良、杨仁发(2008)阐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模式创新、动力机制,提出政府规制的政策建议。 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十七大提出了两化融合的观点,目前国内学者从两化融合的角度分析新型工业化内涵的还不多。 2新型工业化的界定 2.1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本文认为新型工业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信息产业为依托,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
4、业为主导,通过两化融合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过程。 2.2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群的核心和领头技术。信息产业转变了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信息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可以改进传统技术,并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信息产业的高渗透性,是它能够很快渗透到第一二三产业,尤其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信息产业可以显著吸纳就业,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信息产业的低消耗、低污染
5、特点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信息产业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其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工业化。我国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服务业是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同时能有效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远远没有达到工业化的要求,因此今后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破垄断,加大经济开放的程度,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才能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和增长。 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产业集群为有效组织形
6、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所倡导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而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适合集约化增长方式的有效组织形式。产业集群通过专业化协作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企业间上下游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内部经济的外部性,促进企业持续进行集群式创新,实现企业内的规模经济,是一种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产业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学内涵 在十六大新
7、型工业化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思想,极大的丰富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以产业融合为基础的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两化融合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两化融合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1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分析 产业融合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产业融合开始大规模扩展的时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现象,它表明了产业融合与信息化之间确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正是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之间的资产通用性,产业间分工内部化,使产业融合在比较稳定的技术创新、合作竞争等驱动力的作用下得
8、以发展并显示出强劲的竞争优势,为广泛的产业融合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