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从《孔雀东南飞》研究成果分析文本艺术特征学生姓名:学号:320060925351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6学院:文学院摘要:《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五四”运动以来,研究者们为其投注了大量的心血。建国以后新文艺思想的指导为《孔雀东南飞》的研究不断提供新的方法和角度。从横向看,不同时期,对于《孔雀东南飞》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纵向看,纵观不同时期,优秀的研究成果对于文本信息意义的解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时间线、主题、文本内容等为参考系,梳理建国以来《孔雀东南飞》的研究,试图发掘其中的优秀
2、成果所在。关键词:孔雀东南飞,研究成果,主题,文本Abstract:"Peacockfliessoutheast"and"mulanphrase"ofthenorthernandsoutherndynastiesarecalled“yuefutwostars"and"narrativetwostars”.Sincethe"May4th"movementforitsbets,researchershavemadepainstakingefforts.Afterthefoundingofnewliterarythoughtguidancefor"peacockfliessout
3、heast"continuouslyprovidenewmethodsandAngle.Fromhorizontalsee,differentperiod,for"peacockfliessoutheast"presentsdifferentcharacteristics;Longitudinallook,fromdifferentperiods,generalgoodresearchfortextinformationmeaninginterpretationofimportance.Takingtimeline,theme,textcontent,combforrefe
4、rencesincethefoundingofthepeacockfliessoutheastoftheresearch,tryingtoexploreoutstandingachievementsinplace.Keywords:Peacockfliessoutheast,researchachievement,theme,text正文结构导言1.主题层面1.1反礼教主题1.2爱情主题1.3反封建主题2.文本2.1.情节角度2.2.文化角度2.3.人物刻画角度引言《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
5、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正文“五四”运动以来,对“孔雀”的研究大致上分如下几个阶段:1949年以前可称为研究的拓展期。学者们承“五四”余绪,迈着坚实的学术步伐,对《孔雀》产生年代、作品主题、疑难语句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产生了60多篇论文。五六十年代是研究的转型期,研究者除对《孔雀》的产生年代、作品主题等继续进行讨论外,又从诗歌的阶级性、人民性等角度进行了探讨。这一
6、时期的研究带有较为浓厚的庸俗社会学色彩,有些结论明显地偏离文本。80年代以后,《孔雀》的研究进入深化期,每年研究论文的数量都在10篇以上(1983、1984年达到20篇以上),且研究角度之新奇、研究层面之深广均非前80年所能比拟。1.主题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建国以来的研究围绕着以下的角度。1.1.反礼教50年代初,俞平伯就提出《孔雀》“之所以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叙事诗,在于能当反抗礼教的旗手,对着传统伦理的最中心点‘孝道’给了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头一棒”⑴。朱思信认为,刘兰芝的形象之所以完美,就在于《孔雀》“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封建的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从本质上否定了这
7、套反动的东西”⑵。谭学纯认为,《孔雀》以否定的形式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悲剧性地表现对人的尊严的追求⑶。对此观点持不同意见者在50年代有王汝弼,他认为,“本诗的主旨,固在废除片面的礼教,但绝不主张废除全面的礼教”⑷。60年代,李嘉言、何法周指出,焦、刘二人“衡量是非的标准,辩论的理由、依据都是封建礼教”,“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反抗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体系”⑸。80年代以后,反对此观点者较多。如赵新尉认为“从诗作中可以看出,刘兰芝是一个深通封建礼教,并且按封建礼教处事的‘规矩’女子”。因此,研究作品要从原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