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ID:1064121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_第1页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_第2页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_第3页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关键词】治未病;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就“治未病”理论的酝酿、积累、领悟至诞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是历代医家在历史长河中实践与理论的总结与升华。“治未病”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发展于秦汉时期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经过历代医家充实提高而渐成体系。并将其奉为医工之最高境界。1“治未病”理论的内涵早在《周易》中,“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有人认为这是“预防”经典名词的最早出处。“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论》篇,原指没有疾病的

2、健康状态。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一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含义解释不外三个方面的涵义:①未病先防,即“防患于未然”;②发现征兆和早期治疗;③已病防变[1]。未病先防:追求健康,摆脱疾病是人们生活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欲望愈来愈强烈,健康亦不再是仅仅指躯体的无病与虚弱状态,而是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和谐状态,这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就是发育匀称,功能健全,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社会关系和谐,社会公德修养友善,这些是未病的前提,而“未病先防”,是达到健康状态的一种战略思想,也是“治未病”理论的核心。首先应从两

3、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立顺应自然,强调四时养生对预防疾病发生的积极意义。在《内经》中强调四时养生的同时还提出外避邪气,内养精神,节制饮食,注意起居,劳逸结合,控制色欲,调节情志等综合养生原则,正如《内经》所言“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无疑对人在未病之先,对养生防病的一种高层次的理念和追求。二是要求一个高明的医生应该把如何防病养生的道理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的始终。北宋大医学家庞安时是研究伤寒学说的大家,以

4、善医伤寒著称,人谓:“庞安时能与伤寒对话”,他在《伤寒总病论·叙论》中指出:“君子善知摄生,当严寒之时,周密居室,而不犯寒毒。其有奔驰荷重劳力之人,皆辛苦之徒也,当阳气闭藏,反扰动之,令郁发腠理,津液强清,为寒所搏,腠理反密,寒毒与荣卫相浑,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成病矣。”同时在“叙论”中提出药物预防的观点和方法,介绍了屠苏酒、辟温粉、研雄黄并嚏法等预防寒毒、温毒等疫病的方药,可见庞氏之论深合《内经》之旨。前贤在这方面有许多高论和宝贵经验,如仲景用薯蓣丸预防营卫气血俱虚,易感风邪而生百病的

5、风气百疾;葛洪用蛇莓根捣末服以避水毒;《圣济总录》用川椒煎汤外洗,预防漆疮等至今仍在民间沿用。上海甲肝流行时,用板篮根、萱草根煎汤作为预防性服药,也可有效地防患于未然;广东凉茶、四时煲汤、药粥、药枕、熏蒸疗法、香囊、针灸推拿等各种预防措施,均为“未病先防”的思想,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一大特色。发现征兆和早期治疗:“善治”的前提是善诊,明察秋毫,这是“治未病”的前提。发现疾病的征兆,就是指对疾病诊断的预见性。疾病早期,病情潜隐,尚未显露,几乎无自觉症状,所谓“莫知其情,莫见其形”;或指病情轻浅,仅见先

6、兆表现,易于疏忽。前者称“潜病未病态”[2],指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界表现的状态,处于“潜伏期”,未达到“显化”程度。扁鹊望齐桓侯之诊,就是一般医生未能望到的潜在症状;90高龄的李玉奇教授,人称“当代扁鹊”,从脉来三部九候,举按推寻,即可以脉测证,再参以观舌识病,可以预知体内是否存在恶变,经过验证,其诊断大多与现代临床检查结果相符。而后者称“前病未病态”,指存在于机体内的病理信息已有所表露,即呈现少数先兆或体征的小恙状态。这类未病态临床多见如乏力、盗汗、潮热、关节肢体不适、纳差、口苦

7、、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心悸、失眠多梦等,这些可能是肝炎、结核、风湿、子宫肌瘤、心肌炎、糖尿病的前趋状态。如中风,在前病未病态时可见肢末麻木,或时有头昏、肌肉微颤等症状及糖尿病血糖值处于临界时给予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将疾病消灭在早期萌芽阶段,有效避免发病成为可能。早期治疗,未卜先知,未雨绸缪为医工之上手,张仲景《伤寒论》即处处体现早治已病,防病深入的治未病思想。如《伤寒论·伤寒例》云“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其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

8、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藏,则难可制。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若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3]。说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已病防变:已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经典含义之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1先治未成之病如肝病而素体脾弱者,宜治肝兼补脾,以防脾虚受邪;又如太阳伤寒不汗出而烦躁,是内热已生,暗伏欲传阳明之机,法拟大青龙汤发表兼清里热。柯琴谓方中“用石膏以清胃热,是仲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