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

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

ID:10636607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_第1页
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_第2页
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_第3页
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_第4页
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性恋心理社会学形成原因研究成果综述  同性恋是指个体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吸引的现象。国内外的人类学、性心理学、性行为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专家都曾对同性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未得到确切的科学解释。[1]  目前,学术界对同性恋形成的观点主要分为生理机制说和社会心理机制说两类,即先天说和后天说.先天说的研究者主要从基因、激素水平、大脑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2-4];后天说的研究者主要从教养环境、社会经历等角度进行论证。笔者从性心理发育、性情感体验、家庭环境、文化环境与社会经历、性创伤体验经历五个方面论述同性恋心理社会学成因研究进展。 

2、 1性心理发育对同性恋形成的影响    性心理是指个体对性生理变化、性别特征和差异,两性交往关系的内心体验,性心理涉及对性的认识、情绪体验以及对性行为的控制等与性有关的一切心理活动。[5]  小儿性别认同意识的建立一般在3周岁。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每个人在幼儿时期都有双性素质和双性恋特征。个体在儿童期的经历会对其性取向的形成造成影响。儿童早在3岁之前就开始对性产生好奇和窥探。在3岁~5岁阶段,幼儿会对自己的异性父亲或母亲产生依恋,产生恋父情节或恋母情节,如果父母在此阶段的养育方式不当,儿童会将恋父情节或恋母情节压抑至潜意识,导致在以后的性心理过程中产生异常。父母

3、和学校在个体的儿童时期对其性心理发育的正确引导也很重要。儿童在穿着打扮、喜好上出现异性化时,父母和学校若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让儿童产生性别认同错误。  青春期是个体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随后有了性发泄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两性特征开始显现,性意识也开始觉醒,性心理也不断发生变化,并开始对与性有关的问题感到好奇、困惑和烦恼。然而,在中国,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异性间的交往十分谨慎,防止男女学生早恋.青春期处于对性的探索阶段,而中国的青少年性教育缺失比较严重[6],很多青少年因为好奇而与同性有过性接触;大多数中学生在学校住集体宿舍,也会有很多

4、机会看见同性的生殖器或有偶然的接触。空白占据理论认为,性行为方式和性角色认同这两者之间虽然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回事,人们可以在认可了某种性角色之后,在一段时间里,性行为方式首先占据这一空白,就大有可能固定下来,形成终生的性取向[7].首次性经历对于性取向的形成至关重要,当事人有可能将首次性经历的性快感与同性对象联结起来,难以再将二者分开,尤其是当这一经历发生在早年生活中时,记忆更加深刻。因此,如果青少年的首次性经历是和同性,则有可能发展成为同性恋。  2性情感体验对同性恋形成的影响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8]  性情感体验

5、则是指人对自身性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张艳辉等[9]的研究显示,62.7%的男同性恋者在高中毕业前有与异性交往受挫、不愉快的经历,而非同性恋人群的这一比例只为37.3%,同性恋人群显着高于非同性恋人群。有研究认为,情感体验会以情感品质的形式内化至个体的情感体系,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10].当一个人不断积累了某些情感体验(积极的或消极的),就可能会产生某种偏爱的立场和定向的行为。如果个体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性经历或者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导致其对异性情感得不到满足,而在此期间个体在与同性接触时让其感受到了情感满足,则有可能导致其性取向发生改

6、变。因此,有部分人在成年后虽然有着正常的性取向,他们能和异性谈恋爱甚至结婚、生子,但在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异性情感体验之后,最终还是可以发展成为同性恋。  3家庭环境对同性恋形成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同性恋形成的影响可以是多方面的。  第一,单亲家庭和单亲家长的性别会对子女性别角色定位产生影响。儿童会通过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开始认识性别概念、性别差异以及两性表现等。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父母一方的缺失,减少了认识性别差异的直接机会,失去了男性/女性性别角色的模仿对象,从而使其在性别角色认知和行为表现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11].社会结构假说还认为,在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

7、和发展过程中,父亲比母亲起更重要的作用[12].  父亲会对不同性别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性别角色认同的正常发展,而母亲则不善于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因此,由单亲母亲养育的孩子比单亲父亲养育的孩子更易形成同性恋。第二,父母在家庭中地位的高低会对个体性取向的选择造成影响。从中国传统的社会标准来看,父亲应该是家庭的主导者,表现出刚强、有力的特点,母亲则是温和、顺从的代表。  由于社会的进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受到社会的冲击。在很多家庭中,母亲成为主导者,父亲则是温和、顺从的代表。有的母亲在家里过于强势,而父亲又相对懦弱,会让家里的男孩形成对

8、母亲的崇拜,会使他们总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