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士禛的悼亡文的论文

论王士禛的悼亡文的论文

ID:10632785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论王士禛的悼亡文的论文_第1页
论王士禛的悼亡文的论文_第2页
论王士禛的悼亡文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王士禛的悼亡文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王士禛的悼亡文的论文摘要:本文以渔洋山人王士禛的悼亡文为研究对象,从一个侧面反映王士禛古文创作的面貌与特色。王士禛的悼亡文突破了其古文一贯颂扬节妇烈女,忠臣孝子的传统,在对亲人故旧的追念之中,显示出其文深沉委婉,饱含感情的艺术特色。关键词:悼亡文;感情深沉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济南新城人。王士禛一生居官四十多年,康熙朝以刑部尚书致仕,位列台阁,但他生前身后均以诗显。《四库全书总目》曰:“当康熙中,其声望奔走天下,凡刻诗集者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赵翼《

2、瓯北诗话》论康熙朝诗人,称:“其名位声望为一时山斗者,莫如阮亭。”所以在清诗研究上,王士禛是不能略过的“一代正宗”。但正是由于王氏以诗而特显,对于王士禛的论述和评价往往也就停留在诗论和诗作上。他的门人程哲在《渔洋文集序》中就曾言:“新城先生以渔洋著称海内者,凡五十余年,盖皆称其诗也。”“或疑先生之文,殆为诗掩”。[1]王士禛的散文创作直到现在还处在存而不论的状态,甚少有人加以研究。本文以渔洋山人王士禛的悼亡文为研究对象,从一个侧面反映王士禛古文创作的面貌与特色。张宜人是作者的第一位“糟糠之妇”,是她陪伴着自己从家乡一步步走向

3、京城,从布衣一步步仕至郎中任上。王士禛在《诰封宜人先室张氏行述》怀念妻子张氏“宜人十四归予,二十年甘苦两人相与共之。.数载以来,牛衣对泣,忧患惟两人共之。”“抑人情最不能忘者,所与共忧患之人也。”因而先生对她的感情相当深厚与真挚。王家是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宜人初归“典尽恩礼”。在先生最初的印象之中“时予方为诸生,与诸兄读书家塾,每至丙夜不归,宜人一灯荧荧,缝纫以待无倦容。”张宜人勤俭持家的状貌与侯夫归家的缱绻深情如在目前。随着作者登第入仕,张宜人随之扬州任上。当时王士禛的扬州之任是颇不得意的,难能可贵的是张宜人“了无事俗交谪

4、意”。在扬州“与予同志相助”,“忆辛丑在广陵,闽中友人许天玉公车北上,以缺资斧来告。会囊无一钱,宜人笑曰:‘君勿忧,我为君筹之。’除腕上跳脱付予曰:‘此不足为许君行李费耶?’予一笑,持遗天玉。”“同里徐东痴隐君贫且老,虽冻饿不干人。每严冬风雪无御寒之计,宜人辄出絮帛属予曰:‘君得勿念徐先生乎?曷以遗之?’”张宜人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见,使读者强烈感受到作者对死者鲜活形象的留恋与怀念。作者选择这两件小事,使张宜人的形象超越了普通妇女宥于家庭生活的传统,而在更这宽广的意义上表现了张宜人的善良品性。随着先生谒选京师,应该说生活该出现改

5、观了。但不幸连接降临。先是子启涑新妇“以产殁”,再是子沂病死,然后子浑又死矣。中年丧子,可谓人生之大不幸,“宜人益悲不自胜,自是病日增。形神悴矣。”死别甫过,生离又至,张宜人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予奉使入蜀”。“时两丧爱子,宜人病骨支床,而予有万里之行,宜人虑伤予心,破涕为笑,反覆慰譬,扶病治装,刀尺之声与呜咽相间,惟恐予闻之也。”以形象的画面“破涕为笑”“扶病治装,刀尺之声与呜咽相间”直面读者,宜人心中的大悲大痛不写而写,浓浓的悲伤充溢其中。先生未归而母孙太君卒,未几兄西樵又死。先生自是“屡绝复甦”,张宜人以一女子之弱,“

6、涕泪之余,凡予饮食起居,调护备至,予非宜人其不濒死者仅矣。”之后的五年之中,张宜人“为予上事严亲,中恤姊妹,力已殚矣,心良苦矣!”直至病逝。张宜人一生是勤劳悲苦的一生,少失恃,中丧子,家门多丧乱,上要孝养舅姑,下要抚育诸子,操持家务。特别是先生“性疏懒,好读书不问家人生产。”如果没有张宜人的贤惠,很难想象先生一房的日常生活。“予岂木石,忍须臾忘之哉!”全文基本采用了历时性结构,紧紧抓住“抑人情最不能忘者,所与共忧患之人也。”回忆了张宜人从归嫁到逝世悲苦的一生。“宜人婴生艰之至极,又薄命而早终,病不及知,敛不及见,决语不及闻”

7、在惋惜与淡淡的自责之中,发出了“天荒地老,此恨何穷哉”的浩叹。陈孺人是先生的第二位妻子,张孺人卒后由父母作主聘之。时陈孺人十六岁,先生四十七岁。作为主持中馈的家庭主妇,陈孺人十七年的生活无甚大事可记。这篇行实多从亲人如父司徒公口中转述陈孺人之贤,但陈孺人聪慧的性格特点还是给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孺人性慧强记,初从予,口授唐诗绝句百首,皆成育,吟讽中律吕。予所赋诗,亦颇能诵数十篇,禅诵之余,每举以相娱乐,既十四五年,扣之一无遗忘,似有慧业然。”夫妻闺房之乐温馨怡人。但想起其诀别之言又让人无限悲伤“孺人诀别无他语,但曰:‘君身受国

8、恩深重,致身九卿,当黾勉服官以图报称。遇下人当以宽。’久之又曰:‘从君十七年,止有一女,且善病,可谨视之如我在也。’”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传统妇女,陈孺人自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无子的她当然要一切从夫,顾虑到丈夫的仕途,这是“大节”。然而子女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深受子女期之以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