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31817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型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型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说每个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的有力支撑.因此,实验探究活动应该是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实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与《课标》中的教学要求相距甚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试着从实验探究活动的三个重要环节出发,结合教学实例加以剖析,力求探索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型教学的基本策略.中国9/vie 关键词:实验探究;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问题提出 《课标》(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价值体现在:“⑴通过实验探究,
2、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⑵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1]可以说,任何物理规律的形成都离不开物理实验这个坚实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教材中实验资源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实验探究是在浪费时间.有时候,教材中明确要求的学生分组实验也被“缩水”成了演示实验,甚至变成了观看实验视频,至于教材中每一章节后面小制作、小发明更是成了师生眼中的“弃儿”.在很多情况下,
3、学生的探究活动也是依照教材步骤进行“模仿”,所谓结论归纳也是“假象”背后所结的“涩果”.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期望找到适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策略.现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方案为例,与广大同行一起探讨,以期对将来的实验教学有所增益. 2对探究活动中三个重要环节教学策略的探索 21猜想假设科学有据 众所周知,猜想假设是进行实验探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指明整个实验探究方向的“灯塔”.任何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形成都是源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抽象概括.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也正是引导学生重温先
4、哲科学探究的过程.换而言之,科学的猜想假设就是顺利实施科学探究的“凤头”,唯有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符合所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特点,探究活动才是有效的,才能成�槲锢砉媛山ü骨坑辛Φ摹敖攀旨堋�. 笔者在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部分内容教学时,发现教材中实验方案存在两个不足之处.其一、从标题明确了该实验应为探究性实验,但按照教材实验方案来看,却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只要求学生按照所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的“探究”.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方案缺失了本实验活动的探究性本质.其二、教材中实验方案直接告知影响杠杆平衡条件的因素,缺少了探究活动中
5、的最重要一环――猜想与假设.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笔者现将自己对本实验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如下,与同行一起探讨. 教学片段1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用杆秤称物体重量吗?(展示杆秤实物,如图1所示) 生:见过.在市集上小贩常用它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但是你们想过在用它称物体时,它实际上相当于什么? 生:杠杆. 师:是的.若将重物对秤钩的拉力看成动力F1,则秤砣对秤杆的拉力属于什么力?常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生:秤砣对秤杆的拉力为阻力,常用F2来表示. 师
6、:杆秤的支点又在哪儿? 生:在提纽处. 师:可是,许多杆秤有两个提纽,难道一个杠杆可以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支点? 生:我看见过小商贩提距秤盘较远提纽无法称物重时,常改用靠秤盘较近提纽进行称量.我想这两个位置不同的提纽可能是杆秤两个不同大小量程的悬点,也可以看成不同情况下杆秤的两个支点. 师:回答非常的棒!老师为你点赞,你平时一定是一位爱观察、好动脑的小家伙. 师:现在,老师将重物的质量再增大一些,物体对秤杆的拉力也就增大,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秤杆是否还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生:不能. 师:这说明了秤杆的平衡与什么有关?
7、生:与力的大小有关. 师:若将所悬挂秤砣的位置向左或向右移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秤杆还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能.说明秤杆的平衡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师:若用手指推动悬挂秤砣细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杆秤还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图2所示.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能.秤杆的平衡也可能与力的方向有关. 师:若只调换不同的提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秤杆还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能.秤杆的平衡还与支点位置有关.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杠杆的平衡不仅仅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
8、也与支点的位置有关.然而,力的三要素直接决定力的作用线,且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决定了杠杆的力臂大小.因此,杠杆的平衡可能除了与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它们所对应的力臂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上面的设计方案可以避免教材中生硬的灌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