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28837
大小:24.1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7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研究本文对样本上市公司在2001年、2002年及2017年的会计政策变更情况进行分析。2001年随机选择100家深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有90家公司共进行181项会计政策变更;2002年选择所有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497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有153家公司进行了199项会计政策变更;2017年选择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共有210家公司进行了282项会计政留策变更。本文分析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对变阏更内容、变更理由、变更处理方法、变更氆对盈余的影响及变更滥用情况等几大特
2、征的分析上,并从中观察上市公司对会计政渥策变更的披露状况,最后提出一定的建议。一、统计分析会计政策变更项目分析这里的会计政策变更项目指的是上甍市公司具体变更的对象,即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项目。比如说固定仁资产减值准备核算方法或者坏账准备核算酴方法。2001年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阊变更的项目主要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奉在建工程准备及其他准备核算方法、开办荒费核算方法、住房周转金核算方法、长期窳13/13投资亏损确认核算方法、债务重组收益核椹算方法等。其中将三大准备项目变更统计数合计起来,得到2001年所
3、有上市公奄司样本中对各项准备核算方法进行变更的搀共有108项,共占2001年所有变更徘项目数的%。2001年众多上市公司对各项准备的核算方法进行变更,是借着《糜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与施行这一时机进蕾行的。2002年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恫变更的最频繁的项目是对未使用的、不需薇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进行变更,即按∴照修订后的《固定资产准则》对这些闲置糌不用固定资产由原来的不提取折旧改为同艰其他正常固定资产一样提取折旧,属于政瞌策性变更。这个项目的政策变更达到了1喁12项,占%的比重。接下来比重比较大公的变更项目是各种资产的期
4、末计价项目,柝包括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八项计提准备资产中的7项资产期末计价,共达到萤了41项,比重达到了%。这里大部分资的产计价政策变更是因为执行新《企业会计弱制度》而对一些资产由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媒备改为期末计提减值准备。这里资产期末畚计价政策变更同样都属于政策性变更。2譬017年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主歼要变更项目为股利核算项目及长期股权投盅资贷方差额核算,前者有186项,达到%,后者有55项,占%,二者合计共有丝241项,占总变更项目数量的%。撷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各年进行会计政策变晨更,主要变更项目是根据当
5、年新的会计准η13/13则、制度等法规而进行的变更。除此之外苣,各种资产期末计价的核算方法是上市公袁司较为经常变更的会计政策项目。会注计政策变更原因分析2001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以政策性变更为主,大前部分政策性变更都是因为《企业会计制度Ⅺ》的施行而进行的,理由很充分。少部分捷政策性变更对变更理由的说明不够确切。娼而5项自愿性政策变更均没有明确给出变忝更理由。2002年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羸策变更有122项是因为固定资产准则施坂行而进行的,包括上面的固定资产期末计价、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核算、固定资产钉入账价值及固定资产
6、后续改良支出等核算瞧方法的变更。51项变更是因为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因为其他制度准则规定而进板行的。2017年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玮变更,有188项政策变更是依据修订之つ后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鹜项》而进行的,占全部变更项目的%,这眢些变更项目是股利政策变更及应收股利核席算政策变更,两项变更都是政策性变更。後变更理由排在第二位的是财会[2017侃]10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刷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规定。共囤有70项政策变更依据此项规定,占了%姨,变更的项目主要就是长期股权投资贷方娩差额核算方法及
7、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核算13/13等的变更。还有5项政策性变更是依据其豺他会计制度、准则或者财政部规定等而进郏行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定比重的政策变更主要为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根据股东臭大会决议、根据董事会决议等的说明,诸米如此类的理由说明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碗并不能让信息使用者了解到变更的真正原因。这类变更随意性较强,对于变更理由铮的披露是不完善的。综合以上的分析丫发现,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90%左右滹都是当国家出台新的制度规定的时候而对ぱ相关项目进行变更,即以政策性变更为主羯。自愿性政策变更项目非常少,且很少上归市公
8、司能够对自愿性变更给出明确的原因遮。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分析《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易变更处理方法有两种:追溯调整法和未来测适用法。在选择处理方法上面,可以理解伛为追溯调整优先。上市公司对于政策疑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较多,即多数变更对期初盈余进行了调整,但是存在着各上市公司对于同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