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

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

ID:10626681

大小: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7

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_第1页
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_第2页
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_第3页
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_第4页
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 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矿论·文明史·国民性鲁迅与科技史研究之二论文.freelupAφaHacbeBHyOσPyeB1863-1956)等人,对我国广阔区域进行侵略性的地质考察和科学资料窃取活动。鲁迅以"利忒何芬"(即李希霍芬)为例,说明他在我国东北部的地质探察,包含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祸心:"毋曰一文弱之地质家,而眼光足迹间,实涵有无量刚劲善战之军队。""利忒何芬"的《中国》一书及其考察报告里说,"意曰支那大陆,均蓄石炭,而山西尤盛。然矿业盛衰,首关输送,惟扼胶州,则足制山西之矿业,故分割支那,以先得胶州为第一?quot;。正

2、是"利忒何芬"的出谋划策,导致1897年德国强租我国胶州湾并修筑了胶济铁路。鲁迅以犀利的目光,透过近代史上的重重迷障,洞察到地质勘探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利害关系,揭穿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派遣"探险"、"考察"人员的罪恶本质,指出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所谓"探险家",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先遣别动队,如果放任他们在我国到处恣意妄为,势必导致丧失祖国的领土主权和丰富的矿藏资源,中国将会由"多矿产"、"无矿业"变而为"有矿业"、"无矿产",成为帝国主义的资源奴仆。应该说,这是鲁迅早期科学研究中的一项伟大发现:既揭露

3、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又启发了反帝爱国的社会觉悟,形成了鲁迅地质学研究的显著时代特色。这也是值得我们子孙后代永远记取的宝贵历史遗产。19世纪后期,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伪造历史,炮制了"中国文明西来说",胡诌中国的文明来源于西亚。当这种谬论20世纪初年流行到日本后,当时不少中国学者(甚至包括章太炎)都一度认为是一种新奇可赏的"学说"。而鲁迅则奋力批驳了这种谬论,在他的地质学论著中,不仅赞颂祖国是"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还肯定了中国历史上"凡诸科学,发达已?quot;:中国矿产,富有既如是。故帝轩辕氏

4、。始乎铜于首山。善用地也。唐虞之世。爰铸金银铅铁。逮周而矿制成。厥后则战国以降采丹青。南北朝以降采矾石。唐以降采煤炭。及宋乃弥多。比明而益盛。业亦大矣。降及今兹。亦具矿制。鲁迅还从矿物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中国的炼铁术"与欧西数世纪前者。犹无甚异耳。特铁质则纯良甚。经土法制炼后。不逊瑞典产。盖因矿悉褐铁及镜铁故也"。总之,如果我们的鲁迅研究工作者能够更多地掌握一些科学尤其是医学、植物学、生理学、地质学、矿物学方面的知识,可能从鲁迅早期的科学研究与科学史著作中还能发现其他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并充分地认识到

5、鲁迅思想中的科学"精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鲁迅关于"国民性"的社会批评与历史研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制导作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页注①。因为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的社会历史进程,也仍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地球正是由于这种地理环境的差异

6、,才决定了人类(东西方)文明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方式、民族体质、社会结构、历史发展与文化心理上的种种不同。至今为止的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等等,都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实证。所以,我们要从决定和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探讨鲁迅对于东西方文化比较和"国民性"问题的发掘、研究及其思想衍化,目的也是为了突破那种就文化谈文化,就思想谈思想的"精神循环"模式的思维定势,向决定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的客观自然基础地理环境深入迈进;而不是倒退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quot;地理环境决定论"。这只要联系马列主义的经典论

7、述和鲁迅的地矿学著作,是不难具体说明的。比起主张地理环境直接决定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从而决定了社会制度的孟德斯鸠来,富有历史感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着实前进了不少。他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历史的精神演进的舞台,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拥有广阔草原的高原地区,主要生活着随季节变化而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民族。他们时常集聚在一起袭击平原地区,掠夺财富。二是大河流域的广大平原地带,定居着农耕民族,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规律性和生活稳定性,造成了墨守成规、重土安迁等传统习惯,大一统的帝国往往就是建立在这种农耕居民的精神惰性上。三是沿海地区

8、,这里的居民相对而言保守性少,文化程度较高,富于向未知领域挑战的创新精神,往往形成推动世界历史前进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先进力量。当然,黑格尔这里描述的,还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所能认知的历史现象,并以他的唯心主义的"历史精神"来概括古往今来,明显地犯有形而上学和"欧洲中心论"的弊病。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才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