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_瑗代农业打造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权威咨讯平台水技术—抗旱节水作物品种技术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作物抗旱性是极为复杂的生物适应现象.越来越多专家认为抗旱性是复杂的系统,但经过专家大量艰辛细致工作,培育出了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增强了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使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达世界之最.目前,我国已获得一系列抗旱节水作物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品种,如抗旱节水小麦,棉花,牧草,陆稻等.通过对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水肥高效利用联合调控技术,建立了抗旱节水型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在豫,晋,冀,陕,甘,蒙等地推广
2、20余万亩,新增产值近亿元,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20%;筛选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15个,并已辐射推广53O6万亩,累计增产增4~9.95亿元;基于生命需水信号与环境信息作物高效用水调控理论,研究人员建立了作物调亏与非充分灌溉技术指标体系,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在冬小麦与夏玉米连作模式下,亩均节水30~50立方米,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25%~28%.值得一提的是,在作物水分信息快速监测诊断,土壤水分动态快速测定,区域作物水分分布监测等方面,科学家开发了植物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和可实现定位自动连续监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使测量精度提高10%~15%,造价降低20%,而性能达
3、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监测结果被农业部作为主要信息源实时发布,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的原创新能力,使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缩小了5~10年.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选育产品简介: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早2号"主要创新点是:1.选育出国内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矮杆,抗旱小麦新品种"洛早2号".2.较好解决了早地生产以往小麦品种"高产不抗旱,抗旱不高产"的技术难题.3.在国内率先利用干旱棚鉴定法,实验室鉴定法与田间自然鉴定法相结合的小麦抗旱性综合鉴定方法,制定了一套抗旱性鉴定的技术规范与指标体系.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流域丘
4、陵旱地,扩浇地一80I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年9月种植,多年累计种植面积1571万亩,新增产量2.8592亿公斤,新增产值4.OO29亿元.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鉴定与新品种选用项目简介:该项目根据小麦基因型需水,用水特点,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特点,创建了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指标体系,用于抗旱节水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旱节水新品种选育;根据我国北方水资源分布特征与品种生态适应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我国北方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区域优化布局方案.建立了抗旱节水型和水分高效利用型小麦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筛选,鉴定指标体系;筛选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23个,并创新和提升了我
5、国黄淮和北部两大冬麦区旱地区试评价与审定抗旱节水新品种对照标准.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项目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高抗小麦黄花叶病转基因小麦研制产品简介:该产品通过幼胚培养,筛选培养率较高,适宜转化的小麦优良基因型.提高小麦转化效率和转基因产品的利用,采用双质粒共转化法,选育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小麦,为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提供有利条件.功能基因和标记基因分别构建在两个载体上,两个DNA分子可能整合到植物不同染色体上或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置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将发生分离,可以利用PCR技术或B
6、asta涂抹获得只含目的基因而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植株,利用PCR,SOUnthen,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转基因小麦中目的基因的整合和表达,通过转基因植株各世代的抗病性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选育高抗,农艺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转基因小麦,同时进行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以转基因小麦作抗源,通过回交转育,选育兼抗小麦,研究小麦转化条件,提高小麦转化效率.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产品简介:该产品采用外源DNA导入等方法,通过水旱轮作和室内模拟干旱等途径进行抗旱新品种(系)选育,成功选育了"德旱986"和"德旱982"两个新品系.经多年多点旱地试验
7、,示范,丰水年份单产7500公斤/公顷左右,干旱年份一般单产6000公斤~6750公斤/公顷.经品质鉴定表明,两品系已达优质馒头小麦指标.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年9月I81_意义:该抗旱,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系的育成对提高我国北方冬麦区早地小麦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效益显着.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研发产品简介:该产品将单项技术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小麦抗旱,耐盐,高产,节水综合技术体系,保证了推广,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保证.累计推广该技术121180公顷,水利用率提高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