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ID:10623018

大小:3.17 MB

页数:247页

时间:2018-07-07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_第1页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_第2页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_第3页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_第4页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监测》授课教案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环境监测国内外的发展状况2、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掌握环境监测目的、分类、特点、技术及主要环境标准4、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以及环境监测在环境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学重点1、环境监测定义2、环境监测分类3、环境优先监测及优先监测污染物4、环境标准的定义,重点讲述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5、环境标准的分类6、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本节要求:通过介绍环境监测的目的,认识环境监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

2、环境监测的多种分类方法以及各种分类的依据,重点介绍按环境监测目的进行的分类;通过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点的了解,树立对本课程的正确的思维和学习方法。一、环境监测的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二、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监测目的分类①

3、、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污染源监督监测: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污染规律研究监测

4、:研究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规律;2、按监测对象分类①、空气监测;②、水质监测;③、土壤监测;④、固体废弃物监测;⑤、生物、生态监测;⑥、物理污染监测;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本节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了解环境监测的特点;掌握优先监测原则和优先监测污染物;一、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污染监测阶段):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对痕量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2、主动监测(目的监测):20世纪70年代,化学、物理、生物手段对污染进行监测;化学监测: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物理监测:对物理(或能

5、量)因子热、声、光、是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生物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生态监测:对区域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某一化学毒物的含量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环境中各种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其他物质、其他因素之间还存在着相加和拮抗作用。为寻求危害的原因,人们着手调查研究污染物质(对象)的性质、来源、含量以及分布状态,并以基本化学物质为单位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目的),即环境分析。——环境监测的前身及基础。3、自动

6、监测(污染防治监测阶段):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的应用。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单独作用: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

7、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相乘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污染等有关。2、环境监测的特点(1)、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的综合性;(2)、连续性:只有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3)、追踪性:质量保证体系。三、监测技术概述1、化学、物理技术:化

8、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仪器分析方法(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2、生物技术: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伤害症状、污染物含量、生化反应、植物监测器、生理机能变化等;3、监测技术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