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21210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青少年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青少年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论文摘要]逆反心理人人都有,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在现实条件下,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境况中,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日益成为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非常棘手的难题。什么是逆反心理?它由何原因引起?为什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当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应如何看待和应对?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分析;应对 一、认识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的意义界定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为了维护自尊、以显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
2、一种心理状态。有人认为逆反心理是客观需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抵触情绪。还有人认为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从而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这三种解释各有道理,因为,这三种情形都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不管哪种解释,都反映出逆反心理是对抗心理的一种,是个体对外界引导在态度方面的逆向反应。但逆反心理与其他对抗心理相比其性质却带有明显的非常规性。其明显不同在于:不但不接受外界的引导,而且不接受应该接受的外界引导甚至故意与之对着干。 逆反心理仅仅是一种临时
3、性的态度变化,并非个体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并非为某些人所杜撰,也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但青少年时期,由于各种特定原因,使其更加具有明显性和阶段性。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人人都有,并非是青少年的专利。研究表明2岁幼儿就有逆反心理。只是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和明显。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特殊心理现象,逆反心理也不是态度引导的必然结果,它只是一种可能的倾向。只有当外界引导在引导者、引导内容和形式以及引导情景等方面具有某些消极的特征时,才可能诱发对象产生相应的逆反心理。而这种可能性往往也有赖于对象特有的人格障碍和态度障碍。而一旦有关的引导特
4、征消失、有关的人格障碍和态度障碍消除,个体便不会形成相应的非常规性质的态度反应——拒绝接受应该接受的东西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引导者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1.信度逆反:态度理论认为,在态度引导模式中,对象会不会接受传播的信息从而形成或转变相应的态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引导者的可信度是重要的原因。若可信度很低,即使当前的信息是真实的,也有可能产生逆反。另外,引导者作为信息源,其人格、仪表、语言等特征也可使对象形成消极的否定定势,从而怀疑信息的可信度,诱发信度逆反。 2.平衡逆反
5、:即引导者与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可诱发逆反心理。当对象与引导者之间有矛盾时,即使引导者所持的立场观点与自己相同,对象也可能进行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引导者的不同,来维持心理的平衡。 一般来说,教师的以下行为易使学生产生信度逆反和平衡逆反:教育方法失当,方法简单、生硬、粗暴,冷嘲热讽、独断专行、过分的责备、训斥,不能以身作则、处理事情不公平,对学生缺乏关心态度,当有些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设法帮助其寻找原因,而是采用高压手段,片面评价,强制实施,动辄处罚,引起学生反感,就会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凡此种种,都
6、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与引导内容和形式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1.超限逆反:一般情况下,适当的反复能增强引导的效果。但机械地、过度地(包括次数过度及内容容量过度)反复却容易导致相反的结果:教育内容单调,陈词滥调,学生感到厌烦,导致逆反心理:超限逆反是一种生理一心理的自卫本能,与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有关,当刺激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时就容易引起对象反应性质的变化: 2.禁果逆反:在态度引导中,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能会诱发禁果逆反。禁果逆反也称为“潘多拉效应”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侍女潘多拉由于宙斯的禁止,反而产生了不可遏制的欲望,终
7、于不顾一切地打开了魔盒:所以越是禁止的,往往越容易使人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对于某件事情,长者只是禁止而不说明原因,孩子们便会对它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进而产生犯禁意向。禁果逆反主要源于人们的好奇。但简单禁止可诱发多种逆反心理,并不仅仅限于由好奇而产生的禁果逆反。与其他类型一样,禁果逆反没有普遍的意义,不是禁止的必然结果。对于顺从型人格而言,诱发的可能性会大为减少。 3.评定逆反:引导者对于某一事物的评定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会使引导对象产生逆反:如过头的批评反而会使被批评者不承认本已认识到的错误,而且也会使他人转而同情该人甚至为其错误开脱;而
8、过头的表扬也往往使他人采取不同的立场,其效果适得其反。 (三)与引导情景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即本属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由于引导的时机和场合不适宜,而使引导对象产生逆反。这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