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08135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和谐民族交往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和”、“礼”、“善”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民族交往过程中保持政通人和、实现利益共享、认同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宽容互纳进而实现和谐民族交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和谐”由“和”衍生而来。作为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仅闪烁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
2、理论价值,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和谐交往、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和谐民族交往的内涵。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3、1]这就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指导思想上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础上的最新理论概括,突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也是当前民族关系的核心价值取向。民族关系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和作用、影响的关系,是双向的、动态的[2](p.166)从民族交往这一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关照民族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民族交往是什么。按照金炳镐先生的观点,民族交往是指”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
4、会过程,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接触、交流和往来以及民族关系的协调,即指民族联系中的互动和民族关系的整合过程,也就是民族生存和民族发展的一种方式“。[3]而和谐民族交往意指”交往双方(或多方)民族处于同等地位的和睦、协调的交往,这是交往双方(或多方)民族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共同的愿望“。[2](p.112)可见,”和谐“是”民族交往“的目标追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和谐民族交往就是强调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往活动引导、统一到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
5、发展观中,创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 (一)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中国文化很早就有”和而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资利用的宝贵精神遗产,仍然是全球化时代民族之间和谐交往共同发展赖以借鉴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国语·郑语》载史伯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4]”和“是以不同的事物汇聚、结合在一起,得其平衡、协调,相济而相成,这样才能生机盎然产生新的事物。”同“则是
6、单一同质事物的叠加,如此不会有新的发展,”同则不继“、”尽乃弃矣“。《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晏婴论述”和与同异“,他对”同“的批评是:”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孔子也曾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和而不同“是君子”尚义“,既能与人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又恪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苟同于他人;”同而不和“则是小人被利益所左右,对自己有利就苟同于他人,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则与人争执。《易传》中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6]”厚德载物“就是君子效法地之坤德,
7、具有博大宽容的精神。《中庸》则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7]”小德“是讲差异性,”大德“是讲统一性,天地间”万物并育“、”道并行“,虽然有差异,但其”不相害“、”不相悖“,在差异中有其统一与和谐。概括起来说,”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差异,崇尚和谐,反对搞单一的同质化,也反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冲突、对抗。这一宗旨表现在民族关系上,就是《尚书·尧典》中讲到的”协和万邦“,意思是说热爱和平,反对侵略,主张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8、“[7](p.196)兼容并蓄,相反相成。将这样一种思想用之于当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就是要承认和尊重多元,既认同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要以博大宽容的精神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文明的对话“代替”文明的冲突“,在对话中产生共识与和谐,逐渐走向人类文化的”多元一体“。只有”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就是”和实生物“,”殊途同归“;如果搞某一种文化的霸权主义,或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对抗,那就是”同而不和“、”同则不继“了。 (二)克己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