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04096
大小:7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07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二)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二)2.明清市镇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明清市镇的结构,主要包括市镇的地理空间、人口构成、市场类型、商人集团等层面。关于市镇的规模,刘石吉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江南地区1000户以上的大镇多分布于苏、松、太、常、杭、嘉、湖一带,其中太湖周边的苏州与浙西各地不乏10000户以上的巨镇(注: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思与言》1978年16卷2期。)。陈忠平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专业城镇都比普通市镇的规模大,它们拥有的非农业人口一般都在1000户以上,大镇则多至10000户,
2、松江、上海二城的人口更多至200000人左右,约40000户上下(注: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场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2期。)。陈学文认为,乌青镇"市逵广袤十八里"、"烟火万家",堪称江南第一巨镇(注:陈学文:《明清时期江南巨镇乌青镇的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2期。)。何荣昌的估算比刘石吉等人偏低,他认为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的规模不一,较大者为1000户左右,或500-600户,最大的有2000-3000户,较小的为200-300户,有的只有100户左右(注: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
3、展》,《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3期。)。樊树志通过梳理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指出镇与镇的间距以12里至36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注: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复旦学报》1987年2期。)。张海英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市场进一步打破了"墟"、"集"、"场"的时空限制,形成各市镇平均距离约10多里路的水乡市场网络体系(注:张海英:《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市场功能与社会效果分析》,《学术界》1990年3期。)。许檀指出,清代中叶华
4、北平原的集市密度约为1-2个/100平方公里,平均交易半径4-6公里。也就是说,小农赶集一般半日可以往返。经济发达的江南、珠江三角洲地区明代中后期已达到这一密度,清代更有过之。明清时期集市的开市频率,大体上从明代的每旬1-2次,发展到清代的每旬2-4次,乃至隔日市(注: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及其意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2期。)。王家范从市镇街区结构论及江南市镇有大、中、小之别,小市镇居多,其基本格局是一线型,一河二街,街长1-2里。明中叶开始,许多新兴市镇的气派与旧市镇迥然不同,形成丁字型与十字型的
5、大中型市镇(注: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1期。)。王笛对清代长江上游的市场密度与农民活动半径予以估算,指出每个市场平均服务范围在40-100平方公里之间。这表明,以市场为中心,人们平均活动半径在3-5公里之间(注: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245页。)。这一估算结果与陈忠平对清中期江南地区市镇初级市场平均贸易范围的估算结果有较大差异。陈忠平认为,在平原区,江南绝大多数州县市镇初级市场的平均贸易范围在14-152平方公里之间;
6、在山区,平均贸易范围则在77-274平方公里之间。由此可见,在这种以市镇为圆心的初级市场贸易范围内,农家距市场的最大贸易半径在平原地区一般仅有2-7公里左右,即使在山区也只有5-9公里左右(注: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场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2期。)。台湾学者范毅军认为,要界定一个市镇,其规模大小和空间范围是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一般学者都把史料中"所环"、"所聚"数千家或万家,视为聚居在一个完整的镇区。其实,这极有可能指的是镇区邻近村落的居民总数。如果"所环"范围指现代一个行政单位的镇所涵盖的四乡农村之
7、地,"所聚"指狭义的工商所聚的市街闹区本身,那么清中叶以前南浔镇的"烟火万家",或乌青镇清初时的"居民万户",所隐含的镇区范围就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注:范毅军:《明清江南市场聚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史学》1998年9卷3期。)。赵冈采用1953年中国政府人口普查时制定的划分标准,即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农村人口占50%以上者作为城镇,不足此数者作为乡村(注: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367页。)。市镇类型以及市镇在全国市场结构中的位置,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吴承明在考察清代前期国内市场时认为,自
8、从宋代打破坊市制后,形成各级市场:第一,地方小市场,即墟集贸易。第二,城市市场,包含手工业品交易中心的镇市。第三,区域市场。第四,突破区域范围的大市场(注: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历史研究》1983年1期。)。方行通过剖析清代前期农村市场,指出大体存在三种类型的市镇:第一,主要具有"保障供给"经济功能的市镇;第二,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