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题目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题目

ID:1060337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题目_第1页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题目_第2页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题目_第3页
资源描述: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题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题目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司法实践在处理具体案件中据以定罪量刑的结果也往往不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犯罪情节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互相渗透着矛盾的观点。笔者试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对这一规定进行简单的分析,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如何定罪题目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当前,在刑法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以为:条文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如抢救及时可能拯救其生命,但由

2、于行为人不采取积极的救护措施,并逃离事故现场,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的行为。  第二种观点以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两次交通事故,也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就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情节的规定。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在这里显得非常关键。因此,客观的分析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对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以及就此类案件如何定罪就显得非常重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作为该罪的核

3、心。其潜伏的含义是指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固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肇事后果。然而,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故意行为可以转化为过失行为,过失行为也可以转化为故意行为。随着主观心理态度的变化,行为的性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在处理“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时,就要特别留意分析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及其变化情况。尤其要留意查明行为人肇事后对自己交通肇事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因而,笔者对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在理论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行为人将人

4、撞伤后逃逸,被害人死亡,主观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人因逃逸过失致使受伤者死亡。这种情况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误以为被害人没有受伤,或者只受轻伤,凭自身经验武断地以为不会出现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从而逃逸,致被害人死亡;还有一种情况,即行为人肇事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逸,致被害人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这两种情况,都是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抱有侥幸心理,过于自信,因而成立过失的罪过,即过失致被害者死亡。  2.行为人肇事致人重伤后逃逸。在当时情况下,行为人熟悉到其逃逸后,被害人可能会因伤而致死,但是为了立即逃离现场以逃脱罪责,对被害

5、人死亡的结果采取听之任之,放任的态度。也就是行为人既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补救,同时也不希看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就是间接故意。  3.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罪责,毁灭罪证,故意将被害人移至丛林、沟壑等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而后逃逸,使被害人失往被抢救的机会而引起死亡。也就是行为人明知被害人若不及时救助,必然会出现死亡的结果,却为逃脱罪责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这种必然的情形,行为人对救助责任的不作为构成直接故意犯罪。  (二)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

6、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这就是所谓的二次肇事题目。这种情况,行为人在主观上会有以下几种罪过形式。  第一种,即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又以同样的过失继续违反交通运输治理法规进行逃逸,对先前违反的留意义务明知故犯而造成第二次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受伤者死亡的罪过形式符合间接故意的要求。  第二种,即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为逃脱罪责在驾车夺路逃跑时,不顾他人安全而撞轧他人致死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构成直接故意。  二、从司法实践看,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情况非常复杂。假如这类案件只是简单地以交通肇事或者

7、故意杀人罪往定罪处罚是不够正确的。因此,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的定性,应当根据行为人逃逸时的主观罪过形式及逃逸过程中的客观行为予以正确的分析认定。  (一)行为人将人撞伤以后逃逸,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应根据行为人不同的罪过形式予以定罪处罚。  1.对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能充分证实行为人不知道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主、客观条件的,均应按交通肇事定罪处罚。  2.交通肇事后被害人伤势极其严重,以至生命垂危即使行为人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

8、。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脱罪责驾车逃逸,而被害人终极确已死亡的,对于这类案件,笔者以为应当认定该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处罚。而应根据第二款,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