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80726
大小:7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0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察论文..摘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有其独特的条件和机遇,即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给农村和农民发展带来的机遇。但是这能转化成农民福利水平的切实改善吗?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对其他地区有借鉴意义吗?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各级政府在多年经济发展的积累基础上有较强的财政实力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集体经济在工业化、城市化中焕发了青春,进行了许多增进农民权益的制度创新。但是农民发展的主体地位还有待加强。目前各地区、各层次的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差异很大,远离工业化、城市化中心的农民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地方政府和工业部门在追逐
2、GDP增长中如何重视农民利益,让农民作为发展的主体地位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收益..,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与其他地区相比,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环境实际上是程度差异,因此它的经验和问题富有借鉴和启示价值。一、导言“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强调“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不再是以前通过工农剪刀差,从农村积累工业部门和城市部门发展的资本,而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同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
3、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等。这些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在实践中是如何通过农民收入、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的提高体现出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在建设新农村上的差别主要是发展条件和机遇上的差别,这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因此,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会给其他地区带来可供借鉴和启发的经验和教训。本文提供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介绍和分析作为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程度发达的地区,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案例,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作一个生动的解释,希望从中得出的经验和政策建议对其他地区
4、的新农村建设会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早在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乡镇工业大发展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即使在乡镇企业逐步淡出,外资企业隆重进入的时期,**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还是不断地改善着。到2005年在江苏省首批六个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中,**的五个县级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全部入围、占得五席,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393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96%,比省目标值高11个百分点。**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因此停止,还在加速,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在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和本
5、土制造业发展中还将进一步增强。但是,这时遇到前所未有过的瓶颈:用地指标短缺。在这个背景下,**市响应国家“十一五”规划,在2006年初**市出台了“**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计划”,提出**建设新农村要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促进和带动新农村建设为原则。在此前提下,新农村建设有两大主要内容是:(1)村镇规划先行,重点推进“三大集中”工作(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2)促进“三大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专业合作制)改革。从调研中我们
6、认识到,前者是受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后者是前者的制度保障,使得农民利益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实现前者。或者说,上述两大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实际上转化为两个任务:一是缓解进一步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所受到的土地数量限制,二是在土地指标增长出自于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土地重组和集中不能以牺牲农民收入和生活预期为代价。前一个任务的完成实际上是农村和农民再一次地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由于这两个任务涉及到政府、工业投资者和农民三大利益主体,而且在利益协调和谈判中,农民通常是弱势群体,所以,新农村建设应当在以农民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的前提下,实现三方激励
7、相容。因此,农民在失地、失业(即非农化)中是否会仅仅满足于政府提供的收入补偿,是否仅仅满足于集中地居住所谓有城市化特征的小区里?他们的劳动力在未来还有没有发挥作用的地方?他们是否具备了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所需要的劳动能力?他们能否分享产业升级所带来的经济福利?这些问题都是农民能否成为一个发展主体的问题。从调研中接触到的情况,不断地让我们认识到阿马蒂亚·森的一句话的份量,即发展的目标和手段要“在适当的机会下,(让)个人可以有效地决定自己的命运并且互相帮助,他们不应被首先看成是精心设计的发展计划的被动接受者。”②这就是说,现在新农村建
8、设中农民是不是精心设计的发展计划的被动接受者呢?农民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农民发展的可行能力如何体现出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中的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