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75638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零就业家庭”成员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绪论,家庭社会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零就业家庭”成员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绪论,家庭社会学论文“零就业家庭”心理援助问题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长期面对和重点解决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保持就业形势的持续和稳定,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和挑战期的我国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国企改革在经历了3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之后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时至今日,在国企员工的安置与再就业问题上,仍然遗留着部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改革初期大量国企员工下岗分流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至今仍有一部分人处于失
2、业和贫困状态,零就业家庭就是一个典型。零就业家庭是指本市城镇居民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仅限夫妻双方及其未婚子女)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任何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可以说,零就业家庭是全社会中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 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形势总体平稳,但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诸如贫富差距扩大、失业严重、食品安全和犯罪高发等问题也日渐突出,这其中潜在的社会风险不容忽视。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合理的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继续积累下去将会形成社会危机,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和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零就
3、业家庭就是一个包含了贫困问题、就业问题和潜在的犯罪问题的复杂集合体,零就业家庭面临着较大的社会风险,是当前舆论关注和政策扶持的焦点。 2006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提出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活动,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就业困难户的帮扶,逐步消除长期受困的零就业家庭,并为解决就业与失业问题寻找新的途径与机制。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困难失业人员进行重点帮扶。此后,全国各地也相继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消除零就业家庭的促进就业活动。 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鲜有对零就业家庭问题的学术研究,专着
4、数量为零,学位论文仅有一篇,以及少量的期刊论文。各省市关于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政策性文件和通讯报道相对较多。本研究题为'零就业家庭'的社会风险及其预防和援助对策,下面将着重从零就业家庭和社会风险两个方面对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1.2.1国内对零就业家庭的研究。 一、零就业家庭的不同定义。 零就业家庭包括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就业家庭.国内鲜有针对农村零就业家庭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对城镇零就业家庭进行了定义,本文亦如此。零就业家庭具有如下重要特征:(1)家庭内全部成员都处在失业状态;(2)家庭成员都有就业愿望和一定的劳动能力;(
5、3)收入不稳定、生活困难;(4)就业和生活的困难用一般性政策措施难以解决。[1] 根据这些特征,各位学者分别对零就业家庭进行了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冰的观点,他将其定义为同一城镇常住户口家庭成员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或不稳定的就业状态,且目前无一人有稳定收入的生活困难家庭。[2] 此外,孙彦宝、吴量亮、宋俊成三位学者也在对零就业家庭的最初研究中分别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其内涵也基本相同。本文对零就业家庭的定义是:指本市城镇居民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仅限夫妻双方及其未
6、婚子女)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任何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 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 周冰从就业援助的环节、各环节运行的保障机制和就业援助的主要对策等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主要做法。周冰总结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三个环节:(1)确定援助和帮扶的对象,实现动态管理;(2)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3)加强引导,拓展就业渠道。他认为保障就业援助顺利运行的机制包括:领导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工作评估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动态管理机制和跟踪服务等六个机制。他还着重提出了发展第三产业、健全社会援助体系和完善社保体系等实施就业援助
7、的主要对策。 除周冰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路径。冯闻洁认为当前处理和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自雇就业。陈昌义提出了援助零就业家庭要使用五措并举的工作思路。陈小恩、郑世兴和姜宝观等学者根据湖州、德清和三明市等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诸如转变观念、培训技能、开发岗位,强化平台和机制建设等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多种途径。 1.2.2国内外对社会风险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社会风险的经典研究。 (一)风险社会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创始人,他从生态与科技角度提出核裂变的放射性污染、空气和水的毒化以及森
8、林的消失都是工业化的副作用,他认为风险社会是全球性的。英国社会学家斯科特拉什从文化角度提出社会不仅存在自然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