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75591
大小:8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07
《中国古代的犯罪研究及犯罪学在中国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犯罪研究及犯罪学在中国的发展【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的犯罪研究,也像西方18世纪以前的一样,其观点分散在思想家们的各种学术思想中,没有系统,是与政治、法律、治国方略结合在一起的。直到20世纪前半叶,西方犯罪学理论传入中国,才引起了学者们的专门研究,并产生了一批犯罪学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情的原因,犯罪学的研究曾一度陷入沉寂状态。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宽松的社会环境在促进了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犯罪的大量增长,进而也引起了犯罪研究的兴起和犯罪学的发展,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关键词】犯罪研究犯罪学犯罪论犯罪学理论论文下载一、中国
2、古代的犯罪研究 中国古代的犯罪研究,也像西方18世纪以前的一样,其观点分散在思想家们的各种学术思想中,没有系统。特别是与政治、法律及治国方略结合在一起。1.先秦时期的研究与学术思想中的相关观点。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使代表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思想家,为了本阶级、本集团的利益,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进行了激烈的交锋,造就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在他们的各种政治主张中,都包含着对犯罪问题的依据与丰富的见解和思想。尤其是诸子百家中的儒、道、墨、法四家更为
3、突出。因此,我们仅以这四家学派为代表,阐述这一历史时期思想家的研究及学术思想中与犯罪相关的观点,然后再分别阐述秦统一中国以后不同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1)儒家学术中关于犯罪问题的研究及观点。儒家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派,他们的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韩非子称为显学。虽然当时他们代表保守势力,但是他们的治国主张和哲学思想却有利于后来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被采纳后,就成了真正的显学。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的学说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思想精华,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哲理,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正是
4、礼崩乐杯的历史变革时期,使他十分忧虑,因此他从政治和伦理道德上要求人们克己复礼、日三省吾身。提出的治国方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道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主张以德去刑,用教化消除犯罪,认为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⑴。反对不教而杀,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⑵孔子的以上论述,虽然都是从修身、治国角度提出的,并没有直接阐释犯罪问题,但却包含着对犯罪的成因、治罪、防罪等种种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果说孔子关于犯罪问题的研究和思想表达方式还过于间接,那么儒家的亚圣孟轲则就直接得多。孟子认
5、为,人的放辟邪侈行为(包括犯罪)是由缺少恒产导致的,他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⑶又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⑷意思是说,财物的多少,出自自然,但占有的失衡,是引起犯罪和社会动乱的根源。又认为,因无恒产而陷于犯罪的,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⑸。孟子另一被用于分析犯罪原因的重要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为善的因素,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四心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基础。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6、智之端也。⑹正因为人有这些善端,才不同于禽兽。但是,由于有一种人(君子)能保持它,使它发扬光大;而另一种人(庶民)不能保持它,就丧失了,使之成了不够完美的人或恶人。无疑,犯罪人自然包括在恶人之列。孟子主张用为民制产的政策来消除犯罪和防止人民造反,他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⑺这些思想都关乎犯罪原因与对策。孔孟的上述思想,开了儒家直接研究犯罪问题的先河,为后世儒家门徒研究犯罪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儒家的犯罪观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荀子就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是恶的,犯罪是人性恶的具体表现。他说:今人之性,
7、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之人情,必出于争,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伪也。⑻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⑼。但又认为,虽然人性是天生的,不可学,不可事,但却可改造,以师法化之。他还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
8、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