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73440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7
《在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结合实施农村水电增收解困工程论证分析(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结合实施农村水电增收解困工程论证分析(上)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农村水电增收解困的基本思路是:开辟农村水电资源丰富地区贫困农民持续增收的新途径,即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把国家对“三农”的扶持转化为农村水电生产力,量化为农民的股权,实行股份制办电,使农民长期稳定地从农村水电直接获得分红收入,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的体制与机制。二、我国贫困地区分布及其特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山区,涉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
2、藏、宁夏、内蒙、山西、河南、河北、海南、辽宁、广东、福建、浙江等26个省(区、市)。不包括辽宁、广东、福建、浙江和西藏的21个省(区、市)的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国家扶贫重点县)中,有49个县在东部地区,占8.28%;有150个县在中部地区,占25.34%;有393个县(含湘西6个县、恩施8个县、延边4个县)在西部大开发地区,占66.38%。国家扶贫重点县地域占国土总面积的25.3%,总人口2.23亿,占全国农村总人口近1/4。2004年末,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有2600万人(2004年标
3、准:人均年纯收入637元以下),初步解决温饱但尚不稳定的农村贫困人口有5000万人(2004年标准:人均年纯收入924元以下),也即尚未解决和尚末稳定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共有7600万人。都主要分布在西部大开发地区。贫困地区的特点主要是:1.多属国家扶贫重点县、少数民族县和牧区县、边境地区县、偏远山区县。2.农民人均纯收入很低。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4:1,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其中西部地区151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4%,中部地
4、区180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44%,东部地区197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2%);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尚未解决温饱的260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仅为579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占3.5%,在200-400元之间的占9.1%,在400-500元之间的占14.2%,在500-600元之间的占23.4%,在600-637元之间的占49.8%。一半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处于入不敷出、现金短缺的状态。3.地处偏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无电缺电人口主要集中在这里,总
5、体用电水平很低,农业主要靠天吃饭,二、三产业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显得极为突出。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有的人畜混居,农民生活水平远低于全省(区、市)全国农民平均水平,而且差距在继续拉大。农村贫困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弱势地位,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5.农民收入单一、脆弱,急需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和途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6.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区位分布与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基本一致。如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人口大头在西部大开发地区,而西部大开发地区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4亿
6、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80%以上,开发率仅为8%;其中农村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占全国农村水能资源总量的70.8%,开发率仅为12%。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中,有420县有农村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5650万千瓦,目前仅开发15.9%。三、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实行股份制办电,农民分享股权,促进农民直接增收,效果显著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将农村水电列为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更显著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
7、六小”工程,要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要求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加快试点进度,扩大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下,各地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涌现出一批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实行股份制办电,农民分享股权,促进农民直接增收的生动事例。突出的如:(一)在尚未解决温饱和尚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地区,将国家扶持资金量化为农民股权1.中部地区事例湖南省委领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精神,支持桂东县黄洞乡沤菜村、沙田镇水庄村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将国家扶持资金转
8、化为农村水电生产力,量化为农民的股权,直接落实给贫困农户,使农民长期稳定年复一年地从农村水电直接获得分红收入,形成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黄洞乡沤菜村位于高寒山区,全村人口430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1999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6元,是一个尚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村。2000年在省委领导支持下,用扶贫资金125万元作为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