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70524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索风营水电站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索风营水电站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郑治韦晓明(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关键词:枢纽布置水工建筑物索风营水电站摘要:索风营水电站建设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乌江干流上的第三个梯级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还承担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等任务。该工程投资少、移民少、淹没少、工期短、交通方便,电站枢纽采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右岸地下厂房,左岸导流洞(渠)的布置方案,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当前需要加快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精心设计和施工,以适应“西电东送”战略的要求。1工
2、程概况索风营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修文、黔西两县交界的乌江中游六广河段上,是乌江干流开发的第三级水电站,电站距上游东风水电站35.5km,距下游乌江渡水电站74.9km,距贵阳直线距离为54km。该工程地处黔中腹地省负荷中心,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1862km2,占全流域面积的24.9%,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102mm,多年平均流量395m3/s,年径流量124.6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61.4万t(区间),多年平均含沙量0.609kg/m3。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工程主要任务为发电,兼
3、有灌溉、养殖、旅游等效益。索风营水库总库容2.012亿m3,正常蓄水位837m,死水位822m,电站装机容量600MW,保证出力160.4MW,年平均发电量20.11亿kW·h,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12500m3/s,千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16300m3/s。坝址位于白马滩尾峡谷河段,长约800m,水流落差约4.0m。坝址处河谷呈基本对称的“U”形,谷宽50~70m,两岸陡壁,地形完整,无垭口。坝址附近分布有多个崩塌堆积体,其中大坝左岸下游300m处Ⅰ号堆积体450万m3,右坝肩上游100m处为
4、Ⅲ号堆积体150万m3,左坝肩上游50m处有Ⅳ号堆积体30万m3。坝址上游600m处,左岸Ⅵ号堆积体600万m3,右岸Ⅴ号堆积体300万m3。堆积体由碎、块石夹粘土组成,石块含量占50%~70%。块径较大,有2~5m的大弧石。坝基岩体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灰岩,岩性坚硬完整,岩层走向横穿河谷倾向上游,倾角约30°。坝址距上游F1大关断层750多m,距下游F13、F25断层约500m,坝区构造不发育,仅有小f2和f3,河床无顺河向断裂发育。枢纽区地应力受区域构造应力(EW向)和自重应力联合作用,
5、空间主应力σ1为14.0MPa左右,σ2为8.0MPa左右,σ3为5.0MPa左右。2枢纽布置在过去3年的勘测设计研究过程中,对枢纽布置进行了多方案组合的比较,主要有以下5种方案。即:方案(一),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右岸地下厂房+左岸导流洞(渠);方案(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左岸地面厂房+右岸导流洞;方案(三),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右岸地下厂房+左岸导流洞(渠);方案(四),混凝土双曲拱坝+左岸溢洪道+左岸泄洪洞+右岸地下厂房+左岸导流洞(渠);方案(五),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右岸地下厂房+尾
6、水调压井+长尾水隧洞+左岸导流洞(渠)。对各方案从地形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技术可靠性、可实施性、工期保障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以方案(一)为最优。该方案不仅可充分利用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技术可靠,无重大不可解决的技术难题,而且施工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快速施工,工程投资最省。其枢纽布置见图1。3主要建筑物根据国标《GB50201—94防洪标准》,索风营水电站属Ⅱ等大(二)型工程,大坝及泄洪系统、引水发电系统等为2级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大坝及泄洪系统按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引
7、水发电系统按500年一遇洪水校核,下游消能防冲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3.1大坝及泄水建筑物3.1.1拦河坝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全长178m,由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组成。河床中部为溢流坝段,长82m,最大坝高121.8m,坝顶宽8m,坝底最大宽度98.76m,坝体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自身防渗。坝基防渗帷幕为悬挂式,最大孔深125m,左、右岸端点接龙潭煤系地层,防渗帷幕长2.42km,防渗面积约30万m2,分3层灌浆廊道注浆。3.1.2泄洪建筑物泄洪建筑物采用坝顶开敞式表孔泄洪,
8、宽尾墩+台阶坝面+戽式消力池的联合消能形式。表孔共5孔,单孔宽13m,溢流面采用WES曲线。堰顶上游设13m×19.5m共用平板检修门,堰顶下游侧设13m×19.5m的弧形工作门。宽尾墩为下部留缺口的“X”形,使下部水流沿台阶坝面下泄。台阶坝面利用坝体混凝土碾压形成,宽0.84m,高1.20m,以加快施工进度,适应中小洪水流量下的消能。消力池底宽77m,长110m,池底高于坝基15m。根据水力学试验成果,水流通过宽尾墩时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水流无收缩,沿台阶坝面下泄;上层水流经宽尾墩收缩交汇碰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